治疗46种疾病的单穴针灸秘诀

针灸治癫效果-针灸治疗癫痫选穴

1.急性咽痛 其症恶寒发热、咽干、疼痛继而肿胀,甚至咽不下饭,呼吸困难。 针:三棱针急刺少商出血数滴,既能止痛又退烧,能起到「 ”立竿见影”的效果。 2.暴发火眼 主要症状为结膜充血、眼球微痛,有异物感、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 针:患侧耳尖放血。 或太阳穴放血。 或内迎香放血。根据病情轻重,灵活应用。 3.偏头痛 本病特征多数为左侧头部发生剧烈疼痛,数日或数月反复发作,有时恶心呕吐、目(眼)流泪、影响视力等。 针:一针两穴,丝竹空透率谷,留针30分钟,即可治愈。 4.落枕 其症颈项强直,酸楚疼痛,左右不能回顾。 针:绝骨,用「 ”龙虎交战”手法,针感可以窜至颈项,效较显著。如治疗不及时成为慢性者,效不佳。 5.漏肩风 肩背部疼痛,有压重感及发冷感,不能高举及外展。痛得严重时彻夜不眠。 急性针刺条口,慢性针刺膏肓。 6.胸胁痛 本症多为发作性刺痛或剧痛。咳嗽及呼吸时疼痛加重。 针:丘墟透照海。 7.心绞痛 主要症状是心窝部突然发作,收缩性剧痛,如灼、如刺、如钻,甚至有时痛从前臂尺侧窜到腹部或小指。大发作时胸内闷塞,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虚汗,脉搏不整。临床上多数病人巨阙穴处有压痛,阴郄穴处有条索。如紫宫处有压痛,乃心脉梗之症。 针:内关(双穴)重补。或针极泉。不效加膻中、然谷。 8.胆道蛔虫(中医称蛔结痧) 主要有吐蚴或便蚴史,剧烈绞痛、恶心、呕吐,脉象乍大乍小,面色忽红忽白。无手术指征。 针:至阳一穴即可。 9.急性腰疼(包括风寒和外感) 其症腰部疼痛,动转困难,不能弯腰,不能后仰及翻身。 针:委中,缓刺放血。血色由深变浅即止。疗效往往都很突出,或刺养老。 10.腿股风(坐骨神经痛) 从臀部、大腿之后外侧至膝关节附近疼痛,直立时痛更甚,抬腿时痛亦加重。 针:环跳重 *** ,不留针。如慢性可刺气冲,确能助气血之运行,起到镇痛之作用,昆仑更佳。 有人认为针灸只能止痛治点急,这种认识非常片面,事实可以驳倒这种错误论点。例如: 11.慢性关节炎 膝关节疼痛,屈伸困难,气候变化时加重,有时肿胀及关节作响。 针:阳关透曲泉或阳陵泉透阴陵泉,一针即有效,如效果不显著,可刺风府,搜一身之风即可取效。 12.网球肘 针冲阳。 13.阳痿 *** 柔靡不能勃起,或 *** 顷刻泄精。常伴有腰酸、头晕、耳鸣、健忘、脉细弱,有两组处方: (1)双环跳:针尖斜下内下方,使针感窜至小腹或阴束。 (2)双大赫:针感直达 *** 。 14.输尿管结石 中封。 15.胃肠炎 尺泽、委中。 16.失语 哑门、通里。 17.聋症 听宫、翳风、中渚。 18.高血压 曲池。 针灸对传染病也有奇效。例如: 19.痢疾 为外感病,有传染性,其症酸痛下痢赤白,有黏液,恶寒发热,里急后重,天枢处有压痛。 针:曲池穴,有消炎止痢作用。 20.疟疾 主要症状为寒热往来,发有定时,至汗出后而热退身凉,有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的,还有三日一发的。 针:以三棱针在大椎处点刺数下,拔一火罐于其上,吸出恶血,疗效甚佳。久疟灸脾俞。 针灸对神经、精神方面的疾患疗效更为满意,比一般镇静药的优点为多。例如: 21.癫痫 其症陡然跌仆,不省人事,抽搐,口吐白沫,目斜视,发作后移时而起。 针:长强周围(前后左右)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或针刺大椎、腰奇,均有抑制发作的功能。 22.癔症 本病起于诸般精神功能障碍,故其症发作千差万别,发病前多有精神不快。 针:双内关同时进针,行强 *** ,可起到通心开窍之作用,必要时人中可刺。 针灸在临床上还有止血作用,在紧急药品供应不上,特别是在战争年代里,就更有意义,大家应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以备急需。例如: 23.鼻衄 鼻内出血,通常为一侧鼻孔出血,也有两侧多量出血,常引起头疼、眩晕、耳鸣、面色苍白、肢体倦怠等。 针:上星穴,需 *** ,或刺少商出血。 24.鼻炎 针飞扬。 25.脑溢血(属于中风闭证者) 中风是一种发病急骤,并很严重的疾患,凡患此病,就有九一生的危险。其症猝然仆倒,不省人事,痰盛,牙关紧闭,面色潮红、脉弦硬。 针:①四神聪放血,平肝息风。②十二井穴放血,通经开窍,止血。脱证:灸关元。 26.先兆中风 四神聪、合谷、太冲。 针灸除治疗内科病以外,还能治疗皮外科方面的疾患,而且疗效也很满意。 27.乳痈 其症 *** 红肿,热痛。 针:足临泣,针尖向上刺, *** 量加大,使针感沿经向上窜至肋部。 28.瘰疬 多生于颈下或腋下,小如粟,大如核桃,肿胀疼痛,破溃后经年累月难以收口,渐至骨蒸潮热,形体消瘦。 针:曲池透臂臑或火针点刺局部。 29.湿疹 急性局部红斑,发生水疱,以后则成红痂,周围糜烂,瘙痒,多发于乳、面、肘、手足等部。 针:曲池。用烧山火疗法。 30.痤疮 背部痣点。 31.发际疟 大椎放血。 32.肠痈 本症初发,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恶寒、便秘或下痢,其痈初期多漫及全腹,但不久即固定于右下腹,右腿不能伸直,麦氏点出现压痛。 针:阑尾点。足三里和上巨虚之间的向外处,重 *** 。 33. *** 瘙痒 会阴及 *** 剧烈瘙痒。 针:公孙。 34.痔 阳溪、后溪。 35.肛裂 孔最。 36.牛皮癣 委中放血,坚持治疗有效。 37.鹅掌风 手掌皮肤发硬、发干、刺痒、脱皮。 针:劳宫。 38.发际疮 多于项后,形如黍豆,痛时如锥如燎,痒时坐卧不宁,顶生白头,破后流水,此起彼伏,俗名「 ”气不忿”。 针:大椎放血或委中放血,以泄太阳经湿热。 39.串腰龙 水疱累累珠形,大小不等,灼热疼痛。 针:龙眼点刺出血。 有人污蔑针灸是精神作用,小儿科有许多疾病适宜用针灸治疗,用事实驳斥了说针灸是暗示作用的人。因为小儿思想尚未开展,还没有思维能力。但针灸疗效很突出,例如: 40.小儿腹泻 乳食不节,下痢不止,有时腹痛,不欲饮食。 针:曲池、足三里,或刺会阳。 41.小儿疳积 体瘦、腹胀大、毛发焦落,不欲食,大便异常秽臭,小便混浊,潮热,哭时涕泪皆少。 针:四缝。挤出少量黏液或血液。 42.阴痒 阴门初感灼热,次即瘙痒难堪,重时影响睡眠。 针:蠡沟。 43.崩漏 隐白。 44.缺奶 少泽,回乳,光明。 45.子宫肌瘤 灸痞根。 46.断奶 因某种原因,乳儿不需哺母亲的乳汁,两 *** 胀大,乳汁流溢。 针:光明。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针灸能否治疗癫痫病?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大引起的一种精神疾病。由于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不同,传递方式不同,癫痫在临床上表现出复杂多样性。癫痫的发病原因也具有复杂多样性,因此,癫痫疾病需要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和治疗周期。癫痫疾病在短期内不会对患者有太大的影响,但长期的频繁发作会使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危害患者的身心和精神智力,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逐渐的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甚至是生活能力。

有很多人问,针灸能否治疗癫痫病?

目前对于癫痫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一旦确诊,就应该及时的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尽量选择单药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控制。手术治疗主要针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直接切除癫痫病源灶,大大降低了癫痫的复发率。针灸治疗则是通过向穴位施针,以达到刺激脑部神经的目的,从而治疗癫痫的效果。针灸治疗对人体的副作用不大,算是一种比较好的癫痫治疗方法。

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其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但是也不能大意,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按时休息,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含有兴奋性物质的饮料及食物;合理的、有计划的戒烟、戒酒;按时规律的服药,定期到医院或门诊进行复查。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很大。患上癫痫的患者需要马上到医院接受治疗,癫痫患者及时进行治疗,那么患者的癫痫病情才能很快得到控制。患者在治疗癫痫时也要积极地配合医生的工作,这样在治疗时才不会出错。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席弘赋白话解

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

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阴阳男女别。

凡是要以针灸治病,必须先辨明穴位,明确所要使用的补泻迎随的手法。人身各个部分都可用阴阳区分,如胸腹为为阴,背为阳;右为阴,左为阳。针刺补泻可因呼吸、阴阳、男女的差异而有区别。

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

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气病应针刺两乳间的膻中穴,并配以太渊穴,有理气通络之功,若效果不显著,则再配合列缺穴,这种配穴以及针泻手法,对于偏正头痛等气病,无不奏效。

耳聋气痞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

谁知天突治喉风,虚喘须寻三里中。

因肝气郁滞,邪热互结,三焦不利致气机不畅,经络闭阻而导致之耳聋,应取听会穴以泻上焦与肝胆经之郁热,取迎香穴以泻中、下焦阳明之邪热,使邪去热清,则耳聋自愈。喉风病应以天突为主穴进行治疗。虚不纳气,呼吸短促则喘甚的病证,可取足三里治疗。

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

因风寒湿邪侵犯阳明经筋,导致手臂连肩背疼痛难忍,应取合谷、太冲二穴相配,功效显著。两手活动不利,则取曲池、合谷相配治疗,可舒筋活血止痛。

心痛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

少海穴具有通心气、宁神志之功,故对心痛、手颤有较好的疗效。如果要真正祛除病根,还应配阴市穴。

但患伤寒两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

如果感受风寒之邪导致耳聋,应取金门、听会穴,针到病除。

五般肘痛寻尺泽,太渊针后却收功。

由风、寒、湿、火、痰等邪侵犯所致的肘部疼痛,应取尺泽配太渊穴针刺,可收功效。

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食癖气块的病,可取手三里、足三里以消食化积。

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

各种痫证均可取用鸠尾穴治疗,如果再加上涌泉穴,将的人也能救治转康。

胃中有疾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

胃有积滞可刺璇玑,足三里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更是一个重要穴位,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心胸痞满、不思饮食,可取阴陵泉、承山穴,以泻湿除满,消食化积。

大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

疝气疼痛,应取大杼、长强为主治疗。

委中专治腰间痛,脚膝肿时寻至阴。

气滞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救急。

委中穴专治腰痛,是个特效穴,踝关节、膝关节周围肿痛可以取至阴穴,急性腰痛、闪挫伤,应取横骨、大都穴以化瘀止痛。

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

各种淋证,均可取气海穴进行治疗,可再配以足三里,施呼吸补泻针法。

期门穴主伤寒患,六日过经犹未汗,

但向乳根二肋间,又治妇人生产难。

伤寒不解传经,应当针肝之募穴期门使之不再传,该穴又可治疗难产。

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

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向人容易说。

肾虚导致的耳鸣及腰痛得像折了似的,可取足三里穴,并根据病情,对地五会穴或补或泻,疗效更好。

晴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对于眼病,可取睛明穴,有局部治疗作用,如果效果不明显,则加刺合谷、光明穴,收效显著。

人中治癫功,十三鬼穴不须饶。

人中穴治疗癫痫病是首选的要穴,十三鬼穴在治疗癫疾方面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时更不能缺少。

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

腹胀水肿,取水分及气海穴,浅刺至皮下,可收针到病除之效。

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

因形体受寒,饮食冷物,致肺胃俱寒,痰气不宣而作嗽,痰多清稀白而有黏沫,应补合谷、泻三阴交以散寒止嗽。

牙齿肿痛并喉痹,二间阳溪疾怎逃。

牙龈肿痛、咽喉疼痛说不出话,应取二间、阳溪穴以清热止痛消肿。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消风劳。

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

三间和肾俞相配,可以治疗风寒客于肩背部经络而致的风劳病,而且如果施行局部疗法,取用了肩井穴,则必须配以足三里,才能使气机调畅,病得以除。

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

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

脚痛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

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

膝关节疼痛,应取阳陵泉,并施以温针灸。委中穴是主治腰痛、脚筋挛急的要穴,能使气血调畅,筋脉得以濡养而病自除。膝关节、踝关节肿胀疼痛应针刺足三里、悬钟、阴陵泉、阳陵泉及三阴交,并配合太冲穴理气舒筋,即使出现脚趾麻木的病也能很快恢复自如。

转筋目眩针鱼腹,承山昆仑立便消。

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霍乱吐泻转筋,头晕目眩,应针刺鱼腹、承山、昆仑三穴,立刻就能止住转筋之症;对于腹内绞痛的症状,取公孙、内关二穴相配,相得益彰,疾病必然痊愈。

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俞针与烧。

冷风、寒痹等导致的肢节麻木不仁、冷痛酸楚之症,应取环跳、腰俞二穴,施以针刺,并加艾灸,可温经散寒通络,使邪去病除。

风池风府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

风府、风池二穴相配,能治广义伤寒的各种病症。如果伤寒已得了两天病情仍未好转,病邪已传人阳明经,则必须取风府穴治疗,如果兼见呕吐症状,还应取上脘穴。

妇人心痛心俞穴,男子痃癖三里高。

妇女心胸部疼痛不适应取心俞穴治疗(临床上不仅限于妇女,男性心痛亦可用心俞),男子痃癖等肚腹病可用足三里(亦可用于女性)。

小便不禁关元好,大便闭涩大敦烧。

肾虚小便频数,基至失禁者,可取关元穴以温肾固涩;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者应艾灸大敦穴。

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

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工夫度浅深,

倘若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

髋部、腿部疼痛应针泻足三里以通调气血;气滞腰痛应针刺复溜穴而行气止痛,并且对于这类腰腿疼的病,风府穴效果很好,只是这个穴位针刺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应该用心揣度,注意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如果是膀胱经气血凝滞不通导致的腰腿疼,就更应该取用足三里穴了。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

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

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

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

如果得了疝气,小腹疼痛,应针刺照海、阴交、曲泉穴以理气止痛;若效果不明显,则再加上气海、关元,有神效。如果疼痛比较严重,牵掣到脐,则应立即针泻阴交穴,不可延迟,然后再针刺涌泉穴以取气,病可立止,其中的玄妙之处很少有人知道。

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

小孩脱肛,日久不愈,可先灸百会,再灸鸠尾,有升提作用。

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

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

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

患了伤寒病,长久不愈,而且出现了肩背疼痛的症状,正应针刺中渚穴,如果不仅肩痛,还有脐腹痛,则要取手三里,施以泻法,使病人有麻重感为得气,即可出针。

腰连膝肿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

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

噎不在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

急性腰痛、膝关节肿大,应取足三里穴,施以补一泻三的手法,祛其瘀血,通其气滞。本穴还主治气逆上攻的噎症,待吞咽不适感消除后再灸气海穴,可收标本同治之功。

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

逼针泻气便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

左右拈针寻子午,抽针行气自迢迢,

用针补泻分明说,更用搜穷本与标。

现在用一天的时辰来说明补泻手法:补法为从卯(东)向午(南)的方向,大指向上,食指向下捻;从卯(东)向子(北)的方向,大指向下,食指向上捻针为泻。吸气时将针推进,是呼吸补泻的泻法进针法;随着呼气进针,是呼吸补泻的补法进针法。左捻针为午为补;右捻针为子为泻。提插行气时应使针感传导到很远的地方。使用针灸疗法治病,要分清补泻以及疾病的标与本。

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

急性发作的咽喉肿痛,甚至不能言语,应先取百会穴,再配以太冲、照海及阴交穴,可收滋阴降火、清热利咽之效。

学者潜心宜熟读,席弘治病最名高。

初学者应潜心熟读此歌诀,就能像席弘那样,也成为治病的高手。

古法针刺——针灸名家张士杰先生的学术精髓

作者简介

张士杰先生(1931—)是前北京鼓楼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指定的500名老中医之一,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针灸学会荣誉理事、北京中青针灸学会导师常务理事。因擅长单穴 (太溪穴)治疗疑难杂症,被誉为“张太溪”。

张老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兼通文史和方技,张老自幼耳濡目染,在其父亲的指引下,潜心攻读了《老子》《易经》《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于1958年通过国家鉴定考核取得医师资格。经过数十年临证实践,张老已成为一名享誉京城的老中医。张老临证之余,精心研究理论,著书立说,著有《古法针刺举隅》《古法针刺灵方治验》等书,并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张老曾先后赴印尼、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进行访问、工作和讲学,曾获得韩国针灸学会主席颁发的奖章,增进了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张老提倡古法针刺,以取穴少、施术时间短、不留针、痛苦小、疗效好为特点,特别是临证擅长援物比类用古法针刺太溪穴治疗内、外、妇、儿、骨、男性、皮肤科等100多种病症。

笔者随师学习期间,亲历了众多患者康复的过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诊断 一 四诊合参,援物比类

张老主张古法针刺,认为援物比类是《内经》治疗疾病的大法。“援物”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所辨的证候;“比类”即将证予以归纳、综合,亦即分析而后综合以求病本。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体现在诊断上即四诊合参,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以达到“治病必求于本”、“治之极于一”的目的。张老每每将四诊运用得出神入化。

例 1:2009 年 6 月 8 日,一个 6 岁半的小男孩蹦蹦跳跳进入诊室,家长还未叙述病情,张老一眼就看出孩子的大脑有问题,于是询问孩子妈妈有无相关遗传病、怀孕期间是否照过 X 线片、吃过什么药、有无太大的情绪波动、孩子出生时是否正常等等,孩子母亲的回答印证了张老师的判断,这个孩子患的是轻度脑瘫。张老在孩子一进门就进行观察,之后在自然而然的对话中详细询问。

他教导学生,在诊断时要“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 ”。这是因为人之五色,皆见于目,故上工睹其色,必察其目,知其正气之散复。又必一其形,听其动静,凡尺之小大缓急滑涩,无不知之。

张老在望诊与问诊之后常常结合切脉,认为切脉是中医最为根本的诊断方法,不可被患者的主诉所迷惑,因为患者所说的症状并不一定是疾病的本质,有可能症状与脉象相反,必须亲自切脉,方可下结论,要“ 理色脉而能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吋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 ”。这是张老宗《灵枢 · 九针十二原》所示“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及《类经》所云:“病之虚实,不易识也,必察于脉,乃可知之。故凡将用针,必先诊脉,察知重轻,方可施治,否则未有不误而者矣”之心得。

例 2:2009 年 4 月 26 日,一名捷克籍患者就诊,该患者患胃病曾多国求治无效,到中国慕名求诊于张老。他不会中文,随行的翻译亦不得要领,张老无法知道他是否做过胃镜或钡餐检査,问诊进行得十分艰难,只好凭切脉及观察舌象等方法,诊断为十二指肠疾患。张老只针刺了双侧足三里,患者胃压痛即缓解,心胸部的不适感也基本消失,可以看出张老诊断之出神入化。

张老认为在诊断中要四诊合参,除了切脉、看体征、测血压,问用药、病史外,还要问二便的吋间及颜色。他让面瘫患者眨眼、睁眼、鼓腮、咧嘴;让偏瘫患者用患臂够口唇、鼻子,一方面察患者病情程度,另一方面也为治疗时作疗效对比而做准备。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诊断时还需要采用特殊方法检测。

例 3: 2009 年 11 月 15 日,一位患有癫痫的 14 岁女孩就诊,张老切脉之后,问抽搐情况,孩子和家长总说不清楚。张老让患者平躺在病床上,在患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掐了一下手腕,患者在突然的惊吓中开始抽搐起来,让人家真实地看到了抽搐的全过程。张老说,癫痫不是每吋每刻都在发病,所以古人治癫痫,要将医生请到家里去,看发病的过程,单靠病人主诉是不行的,而中医却可以激发和诱导病症。

张老以他几十年的娴熟经验,显示了古人诊治的法度:“ 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 ”。张老认为,针灸临床治疗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是难以单凭方脉辨证概括或取代的,应寓援物比类于其中,审视色脉予以分析,再加以综合,使类者比之,以尽格物致知之道,如是则可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做到补泻勿失,用针稀疏,避免“不知比类,足以自乱”的后果。这也决定了张老在治疗方面的神奇特色。

2 治疗 一 遵循古法

张老的治疗原则是: 治法治则,均依于古人 。他的著作《古法针刺举隅》及《古法针刺灵方治验》等书,都无一例外地强调治疗应当遵循古法,具体体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2.1 取穴稀疏

在治疗时张老并不是针刺取穴多多益善,而是有理有据地稀疏用针。如前述捷克患者患胃痛,只刺足三里,胃压痛就减轻了,心胸部的难受不适感也消失了。 “针灸取穴贵在精少” 是张老一贯的主张,对病症的分析与综合必须紧密结合病人的病症、体征,以起百病之本,使治之极于一,做到取穴少而精,能一针解决问题的不针第二针。要做到稀而疏之,必须先得其道,即必须在取穴用针之前充分运用多种诊断知识,掌握病本。

张老之所以能够援物比类、用针稀疏在于他的博学多闻和针道渊深,在于他能够将疾病的表象归于一,因而才会把 太溪、腕骨、昆仑 等穴的主治或功效发挥到极致。药多中毒、针多伤人,古法针刺宗旨是取穴少而精,如华佗每次不过二三针,都有神效。但现在一些医者在临证时针刺无用穴者比比皆是,而一些患者也是少一针也不行,可见不通古法,则天下病患之大不幸也。

2.2 独钟太溪

用穴独钟太溪正是张老多年援物比类古法针刺的体现。张老治病,几乎每个患者必取太溪,故世人称张老为“张太溪”。张老应用太溪治疗诸病缘于他援物比类的诊治原则。

《灵枢 · 九针十二原》载:“ 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 。”指出十二原穴的重要性,太溪为肾经原穴。人的肾脏中藏有元阴和元阳,是人生长发育的根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源于肾,故肾为先天之本,而且人体中的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都和肾相关,肾之既病,酉病皆生。

《针灸人成》“太溪,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男子、妇人病,有此脉则生,无则”。太溪脉主诸病,有此脉则生,无此脉则,张老诊脉也总是诊太溪脉。在太溪脉、太溪穴及肾经等相关关系的理论指导之下,张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大胆选取肾经之原穴太溪为突破点,仅用太溪穴或佐以肾经结穴廉泉穴或少数气穴,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经过多年反复实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究其原因,可能正如黄龙祥先生所言, 针灸临床大家往往倾毕生精力于少数几个或几十个穴位,对它们的进针路径、针感反应与作用规律了如指掌,这样就能以一当十,以十当百。

2.3 气调而止,间日一刺

在针刺强度上张老主张应以“气调而止”为度,在治疗频次上主张“间日一刺”。这是张老遵循古法针刺在针刺强度及疗程安排上的特点。

大多数患者都认为针刺强度越大、留针时间越长、治疗间隔越密则治疗效果越好,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传统针刺并非如此。关于留针的问题,张老说针刺要记住 16 个字:“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凡刺之道,气调而止 ”。故留针问题值得反思,若气不至,候气可留,气来了,就没有必要了,否则就影响施术的吋间。张老认为“ 气止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灵枢 · 刺节真邪》“有衔之类,在于调气”及《灵枢 · 终始》有“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声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气血不行”,说明针刺通过刺激腧穴,激发经气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阴阳平衡,从而能达到气血调和的目的。

如何把握“气调而止”的效果呢?“调”的效果是可见的,《灵枢》记载:“效之信,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如风吹浮云去,青天明口现。“调”的效应在医者手下是有感觉的,《标幽赋》云:“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似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

医者若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不易获得的。张老认为针刺是否得气或得气之迟速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气血状况是针刺气至与否的重要条件 。如阴阳平和之人,其气血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快);多阴少阳之人,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此外,四时的阴晴晦明之变化,也影响气至之迟速、强弱,甚至有无,故强调针刺时须法天则地。

张老针刺主张“ 间日一刺 ”,即针刺疗程中隔一日治疗 1 次,在传统医籍中多有记载,如《灵枢 · 终始》:“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针灸甲乙经》曰:“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乃止,调其虚实 …… 身体小痛,刺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

《灵枢 · 四时》曰:“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水,必坚,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水尽乃止。”《素问 · 缪刺论》云:“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古法如此,但常有病人要求每天针刺,张老即解释说他用的是古法针刺,是间曰一刺,守一勿失,因为有些病针刺后第 2 天是正邪相争阶段,第 3 天再刺效果会更好。

古法针刺是一种至高的治疗境界,一般医生很难达到,要求医者对古法烂熟于心,也要求医者应有医治水平的自信,还要求患者的认同和配合。但一般情况下,患者往往有病乱投医,各种方法同时用上,甚至要求一日几刺,否则就认为饯白掏了;医生也迎合这种认识,尽量多刺,而有的医生针刺也动辄 10 针 20 针甚至更多,想面面俱到,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古法相差万里,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3 理论 一 杂合众学,思想独特

张老既是一位名医同时也是一位文史人儒。他不但对医籍《灵枢》《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烂熟于心,而且对《周易》《老子》孔盂诸子等文史领域也多有研究。张老常常强调“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此之谓也”。所以他杂合众学,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3.1 杂合众学,满腹经纶

张老对传统医学典籍文献烂熟于心,脱口而出,在诊断和治疗中,每每引经据典,以古论今。如诊断一位面瘫患者时,张老说此病为经筋病,“经筋之病,有热则筋弛纵缓不收,寒则反折筋急”(《针灸甲乙经》卷二)。一位患者睡眠不好且总咳嗽,张老说该病表在肺,根在肾,原因是肺根于肾,金水相生。用脑伤肾,脑为髓之海,肾的过度消耗,影响了肺的功能,而且肾水不足,肝木不得滋养,故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在针刺时又说针刺手法为“徐出徐入,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 ( 《灵枢 · 五乱》)。张老随口而出的引证都是那么自然,又都是那么贴切。

对儒家、道家思想,张老也是经纶满腹,出口即引经据典,所说有凭。如张老在讲“东方甲乙木”时提到天干“甲乙”,认为除了表次序外,两字的本义均与“生长”有关,査阅《说文解字》《史记》等,“甲”“乙”本义均指草木初生之象,《史记》 :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说文解字》:“乙象草木冤曲而也,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与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颈”。张老对这些字的理解正是在他深厚学识积累上的自然薄发。

张老不但对经史熟悉,对《老子》学说也十分精通,并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这种认识与他的医学思想相互印证,互相补充,能够最大程度上确切地理解经典,这种独特的治学方法,值得后学学习。张老儒医道兼通,在 50 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遵循《老子》《黄帝内经》等著述,运用阴阳离合、开阖枢等理论,结合临床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学术思想,为我们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方向。

3.2 针药并行,因人制宜

张老认为作为医家治病,应当 诊断、针刺、方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张老诊断上四诊合参,援物比类;治疗上依据古法,以针为主,也根据只体情况配合中药。如一患者鼻塞、声重、有黄痰、舌暗红,处方汤药如下:银花 30g 、连翘 15g 、桑白皮 10g 、栝蒌 15g 、杏仁泥 10g 、前胡 10g 、竹叶 6g 、竹茹 6g 、法半夏 10g 、枇杷叶 10g 。患者诉她的 5 岁男孩与她症状相同,可否同吃。张老又处方如下:银花 6g 、竹叶 3 g 、牛蒡子 3g 、桔梗 3g 、淡豆豉 3g 、桑白皮 3g 、前胡 3g 、冬花 3g 、枇杷叶 3g 。大人小孩同样的症状,但张老处方有异,除了药味不同之外,药量上也有较大差异,说明张老在用药时因人制宜,同病不同方,他对中药中君臣佐使配伍的绝妙之处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3.3 法于阴阳,合于数术

张老的学术思想独特,还在于他“法于阴阳,合于数术”的理念。总有患者问治疗后有什么忌口,张老的观念是“ 想吃就吃,不想吃的就别吃,吃了不难受就行,要法于自然 ”,这是张老常常告诉患者的“医嘱”。

一个 18 岁的姑娘问针灸可否减肥,张老反对刻意减肥,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该肥就肥,该瘦就瘦,只要脾胃健,运化好,多余的东西就下去了,想吃就吃,别吃过头就行。 女子 14 岁至 35 岁绝对不能减肥,在这个阶段减肥犯中医之大忌, 因为本来是盛壮之年,妇女任冲之脉盛大,肾气充盈,筋骨坚强,这是自然本来如此,如果违背自然,强行减肥,则祸患无穷,现在好多女子病,可能都与在不适当的年龄里减肥有关。如果 35 岁之后形体肥胖,可适当减肥,但也是合于自然之道地减肥。

其实在张老的日常生活中,也无不贯穿着一个“ 道法自然 ”的理念,没有强制,没有刻意,都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然之道,都是如庖丁解牛般的游刃有余。张老也会抽烟、喝酒、吃肉,但都不过,是法乎他自己的自然之性。

4 教学 —— 严格认真

能成为张老的学生,是一种福气,跟随张老临诊学习更是难得的福祉。张老对跟他学习的学生是有要求的,他不止一次地援引经典说明他选择学生的标准,即《灵枢 · 官能》所说的“ 不得其人,其功勿成,其师无名。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传 ”。张老在临床带教中有他独具的特色。

4.1 当头棒喝、严厉无情

张老带教十分严厉,他说:“不讽刺不挖苦出不了人才,现代社会讲民主,不让打人了,要不然就准备一个竿子”。虽是玩笑之语,但其中有张老对学生的态度。如张老要求学生为睛明穴、通里穴消毒,学生有些犹豫,张老批评对穴位熟悉不够,认为学生如果在诊断或治疗方面犯了错误尚可原谅,而对基础知识不熟悉,是低级错误,令他很生气,要做到 365 个穴闭着眼都摸得着才行。

有一 5 岁小孩小脑发育严重受损,扎针吋需要助手按住才行,有位学生只按住了两手,张老严厉地批评,说要按住枢纽,按住肘和膝就行,按手脚很危险。因小孩子一动,轻则脱臼,重则骨折。并强调给小孩扎针,取穴要快而准,要当机立断,干脆利落,不可拖拖拉拉。语气之严肃,态度之坚决,令人望而顿生敬畏之情。

4.2 愤悱启发、循循善诱

当教育界人力提倡要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张老已经将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贯常的手段落实在具体的临床带教中。孔子曾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即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时进行启示,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时进行提示启发。每每碰到一种特殊的病例或是典型的疾病时,张老总是先问学生“这是什么病”“为什么要这样诊断”“为什么要从肾论治”等等,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自己先寻求答案,在学生“愤愤然”“悱悱然”的时候,给予启发。

如一患者腰痛,说是扭伤了,治疗前让他平躺抬起双腿,但无法同时抬起,针刺左侧太溪穴之后,患者即可抬起双腿。张老问学生为什么,一学生说“腰为肾之府”,张老又问府是什么,学生立刻拿出微型电脑査词典,有“幕府”“首府”,说是“聚积之意”,张老进一步解释,腰为肾气聚积的地方,由聚积而引申为重要之地、关键之地、核心之地。太溪穴为肾经之原穴,是肾气聚之地,刺该穴之后肾气被激发,故能立刻抬起双腿。

学生问及补泻问题,张老说: 针刺时,轻而徐入,本身就是补,进针猛本身就是泻,扎针尽量别用泻法,如阳亢之人,不用泻阳,可以用补阴的方法,使阴阳平衡,火针、放血都是泻法,而毫针则主要是用来调气的 。在辨证和诊断时,张老教导学生要举一反三,不要只听患者诉说即下结论,要注意有时候脉与症反。总之,张老是在不断的启发中让学生深刻领会,并完全掌握。

4.3 殷勤嘱咐、语重心长

张老不止一次强调要多读书,要多记,要提高自己,必须得看书,结合临床看书 。张老开出了读书书目及学习步骤和方法,要求学生先读《灵枢》再读《素问》,《素问》中有一些篇章是用来解《灵枢》的。还要读《伤寒论》《金匮要略》,还应当读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比如《周易》《老子》等。张老说要想精通古法,青年学生就得补课,强调要读《内经》,就是为了少出偏颇。张老强调,读书好像是耽误了临床,但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是事半功倍之举。

张老不但要求学生在知识上作充分的储备,在医德修养上也有较高的标准。 张老教给学生的,除了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以平常的行为给学生树立典范,为“如何为人,如何为医”提供了很好的座标。张老鼓励学生要青出于蓝胜于蓝。一患者左手屈拘难伸,张老用力弹他的指甲盖,其左手立即就全伸开了。学生们目睹了张老“弹指神功”,张老说弹指要领:弹指时要迅猛,即快又狠,如果没有达到效果,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能力不到,即功力不足;二是方法不能,即技巧不足。能力和方法都需要多学多练,行医不能有虚假要以立竿见影的疗效来说明,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诚信问题。

张老说:“ 所谓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掌握最核心的东西,才能真正实现医术上的提高和医德上的升华 ”。张老语重心长的教导,在每一学生的心里都激起永久的波澜,永远指导着学生。

5 医德 —— 精诚人医

医生是个神圣而又令世人仰慕的职业。当一名合格的医生并非易事,能成为饮誉杏林的名医更是难上加难。而张老却为国内外许多人所知晓,在国内国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不但源自于他精湛的医术,更源自于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洁身自好的道德准则、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和淡泊人生的价值观念。

张老一贯的主张和从医理念是治病救人,减轻患者负担,让患者少花饯看好病, 这让人想起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论》中所描述的精诚大医。张老具备了“精”,即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亦具备了“诚”,即医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之心,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2009 年 12 月 9 日,一德国患者就诊,小便频,半小时上 4 次卫生间,且行走不便,张老正准备针刺时,患者又急切要求小便,万分火急,张老允许患者在他的洗手盆里解决。张老说无论中医西医,都要讲医德,他已经是十分为难了,不可再让他尿裤子更为难。针毕,效果立竿见影,患者飞吻示谢。张老用显著的疗效征服了外国友人,他说“我不能给中国人丢脸”。张老的医德医风和民族精神可见一斑。

总之,张老治病,理据《灵枢》《素问》,治本原始,非唯效神,明经彻理,一个“ 古法针刺 ”是他所有特点的总和。无论诊断、治疗,还是带教和医德,都是古法中一个大医的具行,他以“上工”要求自己的医术,又以“大医”提升他的人格,展示给众人的是出神入化的疗效和精诚无畏的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