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_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癫痫的放射治疗-痫样放电怎么治疗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目 录

第一部分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 神经胶质细胞瘤 第二章 脑膜瘤 第三章 脑垂体腺瘤 第四章 听神经瘤

第五章 隐性脊柱裂与脊髓栓系综合征 第六章 脊髓肿瘤 第七章 颅骨凹陷骨折 第八章 颅底骨折 第九章 硬膜外血肿 第十章 急性硬膜下血肿 第十一章 高血压脑出血 第十二章 脑室内出血

第二部分 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章 腰椎穿刺 第二章 脑室穿刺

第一部分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 神经胶质细胞瘤

神经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和神经间质细胞核神经实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松果体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诊断

1. 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2. 癫痫发作。

3. 脑功能障碍:精神症状、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4. 小脑胶质细胞瘤出现共济失调及脑积水表现。 5. 脑室系统胶质细胞瘤较早出现脑积水表现。

6. 脑干胶质瘤出现颅神经受损、交叉性瘫痪及脑积水表现。

7. 头颅CT 、MRI 检查:有助于肿瘤部位、大小、性质、血运、瘤卒中、瘤周水肿等情况的判定。

8. 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肿瘤血液供应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治疗

1.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或并行内外减压术;伴有脑积水者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分流术。

2. 放射治疗:立体定位放射治疗或常规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

第二章 脑膜瘤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按照发病部位可分为:大脑凸面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大脑镰旁脑膜瘤,脑室内脑膜瘤及多发脑膜瘤。按照性质分为良性、恶性脑膜瘤。 诊断

1. 慢性颅内压增高。

2. 局灶性体征:如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及大脑凸面脑膜瘤,多有癫痫、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鞍区脑膜瘤有进行性视力下降与视野缺损,可有内分泌功能失调。

3. 颅骨X 线片检查:慢性颅内压增高征象,大脑凸面脑膜瘤可见脑膜中动脉沟增宽,局部颅骨增生或被侵蚀而缺损。

4. 头颅CT 、MRI 检查:脑膜瘤征象明显。

5. 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瘤周呈抱球状供应血管和肿瘤染色。 治疗

1. 手术治疗:力争全切除,对受肿瘤侵犯的脑膜和颅骨亦应切除。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位于脑深部重要结构难以全切者,剩余的瘤体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3. 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

第三章 脑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起源于蝶鞍内腺垂体细胞,多属于良性。瘤体直径在1cm 以内,且局限于鞍区者,称微腺瘤;直径1—3cm ,突破鞍隔者,称大腺瘤;直径超过3cm ,肿瘤向鞍旁和视丘下部伸展者,称为巨大腺瘤。根据肿瘤的酸碱染色法分类,将垂体腺瘤分为嫌色细胞腺瘤,嗜酸性腺瘤,嗜碱性腺瘤;根据垂体内分泌功能分类包括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粗甲状腺刺激激素细胞腺瘤等。 诊断

一、垂体腺瘤共同表现:头痛、垂体内分泌功能障碍,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 二、不同垂体腺瘤的内分泌功能障碍表现:

1. 生长激素腺瘤:在儿童引起巨人症,成人引起肢端肥大症。

2. 泌乳素细胞腺瘤:女性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肥胖、毛发脱落及性功能障碍;男性常有阳痿、乳腺增生、毛发稀少及身倦、乏力、官萎缩。

3.ACTH 腺瘤:主要表现为柯兴综合征。 4.TSH 腺瘤:主要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5. 内分泌功能不活跃腺瘤:垂体前叶各种激素分泌不足。

6. 恶性垂体腺瘤或原发性垂体腺瘤:肿瘤生长快,常使鞍底骨质破坏或侵入海绵窦或蝶窦,病程较短。

三、神经眼科学检查,可有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发展为单眼或双眼失明,眼底多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表现。

四、颅骨X 线平片,可见蝶鞍扩大或骨质破坏。 五、头颅CT 及MRI 检查:脑垂体腺瘤征象。 六、内分泌检查:异常改变。 治疗

一、手术治疗:经鼻蝶垂体腺瘤摘除术或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术。 二、立体定位放射治疗。

三、药物治疗:溴隐亭对泌乳素细胞腺瘤有良好的疗效,赛庚啶对治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亦有效果。

第四章 听神经瘤

肿瘤起源于前庭神经的雪旺氏细胞,少数发生于耳蜗神经,位于内听道或内耳孔区的前庭神经鞘膜上。 诊断

一、早期:听神经受损表现。

二、中期:听神经及邻近颅神经受损表现,小脑半球症状。

三、晚期:除上述表现外,可有后组颅神经及脑干功能的影响,脑积水,小脑症状明显。

四、头颅X 片:内听道扩大。 五、头颅CT 及MRI 检查:明确诊断。

六、听力、前庭神经检测,脑干诱发电位检测。 治疗

一、手术治疗:开颅切除肿瘤。 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第五章 隐性脊柱裂与脊髓栓系综合征

诊断

一、轻症:下肢力弱,轻度肌萎缩,麻木,遗尿,多为一侧下肢受累。 二、中症:上述运动与感觉障碍比较明显,有时又尿失禁。 三、重症:下肢肌力明显减弱,感觉减退或消失。 四、局部皮肤多毛,紫斑,色素沉着。

五、脊柱X 线片:显示椎板缺损,棘突缺如或伴有椎体畸形。 六、脊髓CT 及MRI 检查:显示脊髓端低位。 治疗 手术治疗。

第六章 脊髓肿瘤

脊髓肿瘤也称椎管内肿瘤,包括发生于椎管内的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脊髓及脂肪组织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及其与脊髓的关系,将脊髓肿瘤分为硬脊膜外肿瘤—多为恶性肿瘤,硬脊膜下肿瘤—最常见,主要是神经鞘瘤和脊膜瘤,髓内肿瘤—主要有胶质瘤和血管母细胞瘤。 诊断

一、良性肿瘤病程较缓慢,恶性肿瘤病程进展快。

二、神经根痛:首发症状,但髓外肿瘤较髓内肿瘤疼痛强烈。 三、感觉异常:病变阶段以下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 四、运动障碍:单瘫、截瘫、锥体束征。 五、括约肌功能紊乱。

六、脊柱X 线片:肿瘤钙化、局部骨质破坏、椎管扩大。 七、MRI 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八、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治疗

一、手术治疗:良、恶性肿瘤适用。 二、放射治疗:用于胶质瘤和恶性肿瘤。 三、化学治疗:用于胶质瘤和恶性肿瘤。

第七章 颅骨凹陷骨折

诊断 1. 头部外伤史。

2. 局部软组织损伤,可触及颅骨下陷。 3. 头颅CT 及X 片检查科确诊。 治疗 手术治疗。

第八章 颅底骨折

诊断 1. 头部外伤史。

2. 前颅底骨折:鼻出血、脑脊液鼻漏、眶周广泛淤血斑及广泛球结膜下淤血。 3. 中颅底骨折:脑脊液耳漏、乳突部皮下淤血。 4. 颅神经损害体征。

5. 头颅X 线、CT 、MRI 检查:可帮助诊断。 治疗

1. 适当体位休息。

2. 引流通畅,保持鼻腔、耳道清洁。 3. 预防感染。 4. 保守治疗。 5. 手术治疗。

第九章 硬膜外血肿

诊断

1. 有颅脑损伤史。 2. 颅内压增高症状。

3. 典型者呈昏迷——清醒——再昏迷表现。 4. 局部症状:偏瘫、失语、局限性癫痫。 5. 脑疝症状。

6. 头颅CT 、MRI 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 保守治疗 2. 手术治疗

第十章 急性硬膜下血肿

诊断 1. 头部外伤史。 2. 颅内高压症状。 3. 意识障碍或脑疝症状。 4. 头颅CT 及MRI 检查可确诊。 治疗 1. 保守治疗。 2. 手术治疗。

第十一章 高血压脑出血

诊断

1. 有高血压病史,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 颅内压升高。 3. 意识障碍。

4.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 5. 头颅CT 检查:确定出血部位、血肿量及占位征象。 6. 头颅MRI 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1. 保守治疗。 2. 手术治疗。

第十二章 脑室内出血

诊断 1. 颅内压增高。 2. 脑膜刺激征。 3. 意识障碍。

4. 头颅CT 及MRI 检查:可见脑室内出血征象。 5. 腰椎穿刺:可有异常。 6. 脑血管造影:可明确病因。 治疗

1. 保守治疗。止血、脱水、镇静、防治并发症。 2. 手术治疗。脑室穿刺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

第二部分 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章 腰椎穿刺

适应证 一、诊断性穿刺:

1. 测量脑脊液压力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了解椎管有无阻塞。 2.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了解有无出血、感染、寻找癌细胞等。 3. 穿刺造影:注入空气、造影剂等。 二、治疗性穿刺

1. 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 2. 注射药物,如抗生素、激素等。 禁忌证

1. 颅内压增高显著者。 2. 穿刺部位有软组织感染者。 3. 躁动不安或重危患者。 操作方法

病人侧卧位,头和身体保持在同一水平。双下肢屈曲尽量贴近胸前,腹部后挺,保持背部与床面垂直。一般选择腰3—4或腰4—5椎间隙进行穿刺,后者相当于两髂脊最高点连线水平。消毒皮肤,铺无菌巾,用1%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在选定的椎间隙用7号或9号腰穿针垂直刺入。针尖碰到骨质时,将针头向头侧方向倾斜,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有轻度的突破感,此时针尖可能已经进入蛛网膜下腔,拔出针芯,转动针尾既有脑脊液流出。如无脑脊液流出,还纳针芯后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略改变方向后再行穿刺,见有脑脊液流出时,即接测压管测压,并留取标本行各种化验检查。然后还纳针芯,将针拔出,穿刺点用无菌辅料包扎,嘱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

第二章 脑室穿刺

适应证 一、诊断性穿刺

1. 神经系统X 线造影,如脑室造影等。 2. 采取脑脊液标本作实验室检查。 二、治疗性穿刺

1. 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增高,特别对枕骨大孔疝是一种急救措施。 2. 开颅手术时或手术后用以降低颅内压。 3. 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 4. 作脑脊液分流手术,放置各种分流导管。 禁忌证

1. 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

2. 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时,作脑室穿刺需十分谨慎。 3.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作脑室穿刺。 操作方法

一、枕入法:颅骨钻孔部位选于枕外粗隆上方6—7cm ,旁开中线3cm ,穿刺方向应与矢状面平行,对准眉嵴。穿刺深度不超过5—6cm 。

二、额入法:颅骨钻孔部位在冠状缝前1cm ,旁开2.5cm ,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不超过5cm 。

三、侧入法:在外耳廓上1cm 作颅骨钻孔后,用穿刺针垂直或在外耳道上方和后方各3cm 处钻孔穿刺,深度不超过5cm 。

四、经眶穿刺法:穿刺部位在眼眶上缘中点,眼眶内0.5—1cm ,用小园凿经皮凿开眶顶,用脑针向上45度方向做穿刺并向内侧,穿入侧脑室前角底部。

颞叶癫痫

颞叶癫痫跟普通的癫痫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颞叶癫痫发生在颞叶,而普通癫痫发生在额叶,因此颞叶癫痫的症状和普通癫痫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不过两者发作的情况是大同小异的,因此颞叶癫痫也是需要积极的去治疗的,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颞叶癫痫的相关知识吧。

颞叶癫痫与普通癫痫区别

颞叶癫痫与普通癫痫容易被搞混,那么颞叶癫痫与普通癫痫区别有哪些呢?

颞叶癫痫是导致癫痫发作的神经元放电或损害影响到整个或部分颞叶的局限性癫痫,是癫痫病的一种,颞叶癫痫包括基本感觉或运动发作也可有精神,精神感觉或精神运动症状,癫痫患者应当积极的体育锻炼,减少发作的机会,最好不要参加危险的运动。

颞叶癫痫与普通癫痫有症状学的区分,额叶癫痢一般是以运动型为主的,会出现一些过度运动,也有一些是情绪型的,比如惊恐等;颞叶癫痫的表现是失神、刻板样的动作、幻嗅、幻听等症状。这是它两个在症状学上面的区别。颞叶癫痫与普通癫痫脑电图的区别是:它们起源的位置分别是来源于额叶和颞叶。

颞叶癫痫越来越严重的表现

颞叶癫痫不治疗会越来越严重,那么颞叶癫痫越来越严重的表现有哪些呢?

手脚抽风是颞叶癫痫比较常见的早期症状,颞叶癫痫发作时,会波及肢体神经,导致肢体神经放电过多,出现手脚抽风的现象,病发时表现为手和脚不受控制地抽搐,持续一段时间后又恢复过来,但会重复发作,患者需要进行相对应的应急措施,避免在发作时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如果颞叶癫痫严重起来的话,有些颞叶癫痫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视觉方面的错觉现象,患者会对于一些物体的大小、距离、外型发生变化,无法对这些物体进行准确的判断。有很多颞叶癫痫患者在发作的时候还会出现视、听、味、空间感及物体成像等方面的变化。

颞叶癫痫随年龄自愈

颞叶癫痫有一定的可能性会自愈,那么颞叶癫痫随年龄自愈情况如何呢?

典型的颞叶癫痫不能够自愈,要找医生仔细去咨询。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颞叶癫痫随着年龄能否自愈要根据病人的具体诊断来判断。如果诊断为颞叶癫痫,一般情况下不能自愈,需要通过规范化药物治疗,甚至有的病人可能药物难治,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够使癫痫得到缓解。

由于癫痫的特殊性和它也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疾病这一事实,虽然有许多治疗癫痫的方法,但仍有许多患者患有复发性癫痫发作。因为这种疾病不是单靠药物、物理或手术治疗的,但是除了这些治疗方法之外,还有一点心理治疗是不可忽视的。最重要的是,这种严重的疾病不会自行好转。

颞叶癫痫的早期症状

颞叶癫痫在早期仔细观察其实是能发现的,那么颞叶癫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颞叶癫痫的早期症状有记忆力降低,由于颞叶癫痫波及到大脑神经,引起大脑记忆功能受损,导致记忆力下降,一般表现为健忘,而且病发时会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颞叶癫痫引发的记忆力下降一定要引起重视,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补脑的食物来缓解,必要时进行专业治疗。

视野改变是颞叶癫痫病早期的症状,由于视放射性环绕侧脑室下角经过患者的颞叶,所以当患病之后患者的视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仅会出现视野缺损,可能还会出现偏盲的表现。另外,部分患者还会有识别障碍的表现,在看东西的时候会感觉到不真实感,并且感觉物品是歪曲的,没有办法识别是什么东西。

药理学笔记:第十三章——抗癫痫药

握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其他抗癫痫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病因」多种病因引起大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导致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有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综合性局部发作)、局限性发作(单纯性局限发作)四种类型。根据类型,合理选药是治疗的重要原则。

 苯妥英钠(大仑丁,Phenytoinsodium,Dilantin)

 [作用及用途]

 1、抗癫痫对大发作疗效较好(首选药),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次之,对小发作无效。静注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2、抗外周神经痛用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舌咽神经痛。

 3、抗心律失常药

 [不良反应]

 1、急性毒性

 (1)口服有胃肠道刺激反应,静注可致静脉炎。

 (2)静注过快可致:①血压降低;②心肌抑制;③中枢抑制。

 2、慢性毒性

 (1)齿龈增生。

 (2)肝药酶诱导剂→VitD代谢加速→缺钙,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叶酸吸收和代谢障碍。

 (4)过敏反应:皮疹、发热、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5)运动障碍和视力障碍。

 丙戊酸钠

 抗癫痫机制与其能提高脑内GABA含量有关,用于各型癫痫,对小发作疗效优于乙琥胺,因有肝毒性,不作首选药。

 酰胺咪嗪

 1、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较好、对大发作也有效。2、对外周神经痛疗效较好。

 一、癫痫治疗的总则

 1.根据发作类型选药(各类型癫痫对首选药)

 1)、大发作: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

 2)、癫痫持续状态:安定静注,也可苯妥英钠静注或苯巴比妥肌注。

 3)、小发作:乙琥胺,也可用氨硝基安定。

 4)、精神运动性发作:苯妥英钠、去氧苯巴比妥或酰胺咪嗪。

 2.用药方案的制订与执行:

 (1)制订:首选单用药,次选联用药。

 (2)执行:疗程不宜短,停药宜渐减。

 3.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1)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2)检查时间:每月复查血象,每季复查生化。

 4.慎重对待孕妇用药

 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悉抗精神病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

 了解抗躁狂药和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第一节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又称抗精神分裂症药。对躁狂抑郁症也有一定疗效。

 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冬眠灵,Chlorpromazine,Wintermin)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1)对精神活动及行为的影响氯丙嗪正常人情绪安定,感情淡漠,不关心周围事物,在安静环境下易于入睡,但易被唤醒,醒后神志清楚。即使大剂量也不产生麻醉。镇静、安定的作用机制于氯丙嗪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外侧部位的α受体有关。

 (2)抗精神病作用用于精神分裂症者,病人可在清醒状态,幻觉、妄想症状消失、情绪安定,理智恢复,能自理生活,这种作用长期服药不产生耐受性。抗精神病作用机制:氯丙嗪立体结构与DA相似,与DA竞争脑内DA受体,通过阻断中脑一边缘系统通路和中脑一皮质通路的D2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3)镇吐作用镇吐作用强。小剂量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除晕动病外)有效。

 (4)对体温的调节降温特点:①作用与机体所处周围环境温度有关。低温环境下,可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炎热环境下,体温升高;②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减小,散热增加,不但能降低发热者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

 (5)加强中枢抑制药(全身、、镇痛药)作用。

 2、植物神经系统

 (1)α受体阻断作用α受体阻断,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氯丙嗪的降压作用还与其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抑制心脏和直接扩张血管有关。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禁用肾上腺素急救(其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2)M受体阻断作用大剂量可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3、内分泌系统

 阻断丘脑下部结节一漏斗通路的DA受体,导致:1)催乳素分泌增加;2)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和促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用途]

 1、治疗精神病用于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对偏执型、紧张型效果好,青春型次之。均需要长期用药。

 2、止吐和治疗顽固性呃逆:用于各种原因如胃肠炎、放射病、药物引起的呕吐,但对晕动病呕吐无效。

 3、人工冬眠疗法与异丙嗪、、乙酰丙嗪等合用,产生冬眠深睡状态,使体温降低,代谢、耗氧量、器官活动减少,对缺养耐受力增加,对各种病理刺激反应减弱,使脏器得以保护。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甲亢危象等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1)M受体阻断效应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2)α受体阻断效应体位性低血压。

 2、锥体外系反应

 (1)急性锥体外系运动障碍

 表现以下三种形式:1)帕金森综合症最常见;2)急性肌张力障碍;3)静坐不能。

 发生机制是氯丙嗪阻断黑质一纹状体DA受体,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所致。可用中枢性抗胆碱药(安坦或氢溴酸东莨菪碱)而不能用左旋多巴治疗。

 (2)迟发生运动障碍

 长期用药出现,停药后不消失,抗胆碱药反加重症状,可试用利血平或毒扁豆碱治疗

 3、过敏反应皮疹、皮炎、微胆管阻塞性黄疸、粒细胞减少。

 4、药源性精神异常。

 5、猝冠心病患者易发生。

 6、急性中毒:昏睡、休克,冠心病患者易发生抢救时升压宜用去甲肾上腺素。

 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

 [特点]

 1、抗精神作用、镇吐作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强。

 2、镇静、降压作用较弱。

 二、硫杂蒽类

 泰尔登

 [特点]1、镇静作用比氯丙嗪强;2、具有抗抑郁、抗焦虑作用。

 [用途]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尤其对抑郁和更年期抑郁症效果好。

 三、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特点]

 1、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锥体外系反应很强。

 2、镇静、降压作用弱。

 [用途]常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也适用于止吐、持续性呃逆。

 第二节抗躁狂药

 碳酸锂

 [作用与用途]

 1、对躁狂症发作疗效显著,用于治疗躁狂症。

 2、对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亦有效,与氯丙嗪有协同作用

 [不良反应]

 1、常见反应胃肠道反应、肌颤、口渴、多尿。

 2、甲状腺肿大。

 3、中毒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共济失调。

 第三节抗抑郁药

 抑郁症临床首选三环类化合物,常用丙咪嗪,其它有去甲丙咪嗪、氯丙咪嗪、阿密替林、多虑平等。

 丙咪嗪

 [作用与用途]

 1、抗抑郁作用,用于各种抑郁症。

 2、小儿遗尿症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

 1、抗胆碱致阿托品样副作用。

 2、严重者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第四节抗焦虑药

 抗焦虑药主要作用于大脑的边缘系统。主要用于消除或减轻紧张、焦虑、惊恐、稳定情绪和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常用的抗焦虑药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的地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新型抗焦虑药丁螺环酮等。包括司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

什么是伽玛刀?伽马刀的优缺点

“伽玛刀”名为“刀”,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它是一个布满直准器的半球形头盔,头盔内能射出201条钴60高剂量的离子射线---伽玛射线。它经过CT和磁共振等现代影像技术精确地定位于某一部位,我们称之为“靶点”。它的定位极准确,误差常小于0.5毫米;每条伽玛射线剂量梯度极大,对组织几乎没有损伤。但201条射线从不同位置聚集在一起可致*地摧毁靶点组织。它因功能尤如一把手术刀而得名,有无创伤、不需要全麻、不开刀、不出血和无感染等优点。二、伽玛刀治疗原理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外科技术于一体,以治疗颅脑疾病为主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它采用伽玛射线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的伽玛射线集中射于体内的预选靶点,一次性、致性地摧毁点内的组织,以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损毁的效果。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在焦点以外,仅受单束伽玛射线照射,能量很低,而免于损伤。犹如用放大镜聚焦阳光,聚焦的焦点热量可点燃物品,而焦点外的阳光则安全。用伽玛射线代替手术刀,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分界非常明显,边缘如刀割一样,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伽玛刀”。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头部伽玛刀有静态式伽玛刀和旋转式伽玛刀,静态式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旋转式伽玛刀是在静态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具备许多优点,是中国的专利。头部伽玛刀可无创根治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疼)、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体部伽玛刀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种肿瘤。1、30毫米以下的听神经瘤、垂体瘤和脑膜瘤等颅内良性肿瘤;2、小而深的颅内动静脉畸形;3、一些手术不能切除干净的良*肿瘤;4、较小而边缘清楚的颅内转移癌;5、帕金森氏病、癫痫病、精神病等功能性疾病。1.入院后的常规检查:全身体检、胸片、心电图、抽血化验等;2.影像学检查:高速螺旋CT和/或磁共振,排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等占位变,并提供进行三维图像融合的基础。3.脑电图:包括32导/16导普通脑电图、24小时脑电图、长程128导全数字化脑电监测。4.必要时进一步选择性检查的项目:脑磁图、功能磁共振、磁共振波谱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伽马刀将放射性元素“钴-60”发射的可控伽马射线,经几何聚焦后,集中照射肿瘤病灶,致性地摧毁靶点内瘤组织,达类似手术刀一样的效果。伽马刀在治疗肿瘤方面,是手术刀的完善和发展,但不能替代手术刀。伽马刀为放射杀伤性治疗,杀伤性不完全,远期疗效远不及手术,因而适用于 晚期肿瘤;或手术有禁忌的;或失去手术机会的;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或术后复发、转移等。手术刀在直视下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早期肿瘤的首选。伽马刀是不见血的手术,无需麻醉和特殊准备。表面上看似无创治疗,而实际上伽马刀的潜在性创伤也不可低估 伽马刀为放射性杀伤治疗,凡在照射区内的正常组织和瘤组织,一律照杀不误,照射范围越大,照射时间越长,对正常组织的杀伤也越大,特别是对生命器官,打击更甚;伽马刀在照射中或照射后还会引起一系列放射反应,如脱发、恶心呕吐、乏力,白细胞、血小板以至全血细胞减少等,严重时还引起治疗困难的放射病;伽马射线还会干扰和破坏人体正常免疫功能,这对肿瘤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有的肿瘤经伽马刀治疗后,瘤体很快消失。但持续时间短,数月即复发,而且快速恶化亡,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