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乙肝患者,生了孩子以后要注意什么

乙肝怎能治疗-有乙肝怎么治疗癫痫

1.避免大量雷同用药

抗病毒药物用量过大,可能会造成药物性肝损害,特别是一些患者在护肝方面,片面地以为护肝药越多越好。其实不然,用药过多、过杂容易发生重复,这样一方面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另一方面还会因此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2.合并其他疾病,避重就轻

在使用抗痨药物、抗癫痫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甲亢药物、某些抗生素和驱虫药要特别注意其对肝脏的损害。在乙肝治疗的过程中,如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应采取避重就轻的原则,如果其他疾病严重于乙肝时,应先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其他疾病,前提是坐好护肝工作和密切监测肝功能,待患者病情缓解或者治愈后应积极关注乙肝治疗。

3.不可擅自停药

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工作忙等原因用药不连贯,想起来就吃一下,想不起来就断了药,更有甚者自我安慰的认为乙肝治疗就是简单用一些护肝药。专家指出,这种敷衍治疗无法保证药物在血液中恒定和有效的浓度,从而难以控制疾病发展。

乙肝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乙肝的方案一经确立,应认真坚持,疗程完成后,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停药,不能在疗程过程中擅自停药,否则病情会复发或反弹。

乙肝病毒(HBV)的母婴传播率有多高,如何阻断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 孕期通过胎盘引起宫内感染,发生率为10%~50%。孕妇血清中HBV-DNA浓度越高,则感染率就越高。“大三阳”(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eAg均为阳性)的孕妇血清中HBV-DNA浓度一般比较高,胎盘传播率可达88%~90%。但怀孕早期胎儿不易发生感染。

* 分娩时通过羊水、血、阴道分泌物引起感染。

* 产后母乳喂养时,通过乳汁传播给新生儿。

如果实施产前产后主被动联合免疫进行全程干预,能使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增至90%以上。

具体方法如下:

准妈妈在孕期28周(可早至20周)起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每4周一次直至临产,至少3次。原理是:自怀孕20周起,胎盘有主动从母体传输IgG抗体给胎儿的功能。乙肝免疫球蛋白中的成分就是针对乙肝病毒的IgG抗体。孕妇从孕28周起每月注射1次,可使胎儿得到有效保护。

宝宝出生后在2小时内注射完第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大三阳妈妈的宝宝建议在1个月后注射第二针球蛋白,“小三阳”的妈妈(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阳性,而乙肝核心抗原HBeAg为阴性)生下的宝宝可不打第二针。

但宝宝出生后单纯应用免疫球蛋白只能推迟发病、缓和症状,不能从根本上阻断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除此之外,所有的宝宝均要注射乙肝疫苗。疫苗的打法为出生24小时内打第一针,然后是1月和6月各一针。研究证明,注射疫苗能使体内已有一定量抗HBS抗体的宝宝产生继发的主动免疫,这种免疫的持续时间长,效力大。

另外,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对出生时感染的阻断也不完全,多次注射HBIG能使出生后婴儿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增加疫苗的作用,因此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阻断效果。

5、为什么某些患病孕妇在医生指导下,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但宝宝仍被感染?

最近有研究提示,尽管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有效,但母体内HBV-DNA的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将大大削减药物的免疫作用,乙肝病毒仍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因此,“大三阳”的孕妇,最好在孕期进行乙肝病毒DNA水平监测。如母体内有高浓度HBV-DNA,在孕晚期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同时,还要采用一些高效、安全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以大大抑制病毒的复制。

6、乙肝妈妈必须剖宫产吗?

顺产和剖宫产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所以,乙肝准妈妈应按临产时的自身状况由医生来决定生产方式。

7、乙肝妈妈能母乳喂养吗?

小三阳的产妇,其乳汁的HBV-DNA阳性检出率为56%~71%。而大三阳的产妇,其乳汁的HBV-DNA阳性检出率为100%。但另有研究显示,婴儿的肠道黏膜中存在某种抑制物,能使乙肝表面抗原HBsAg失去活性,而且乳汁中存在的免疫物质能调动婴儿的免疫能力。所以初乳中仅HBsAg阳性而HBV-DNA阴性者可以母乳喂养。

一般不提倡“大三阳”妈咪母乳喂养,或者说应谨慎哺乳。小三阳的产妇可做一下血清HBV-DNA检测,如为阴性,可以母乳喂养,但必须注意:如果发生乳头破裂的情况,暂时停止母乳喂养,以免血液直接接触宝宝。

8、爸爸是携带者,妈妈为健康者,怀孕期要不要打球蛋白?

虽有报道在父亲HBV阳性而母亲HBV阴性时,婴儿出生时检出HBV感染标志,但这种几率仍然很小。所以,如果妈妈自己不是感染者,就没必要在怀孕期注射免疫球蛋白。

9、孕妇可以打疫苗来预防乙肝吗?

如果孕妇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多种标记均阴性),为预防孕妇得肝炎,可以注射乙肝疫苗(尤其当丈夫是乙肝患者时),让孕妇具有获得性免疫,并使胎儿免遭乙肝病毒侵害。乙肝疫苗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不是具有复制功能的乙肝病毒。因此,注射乙肝疫苗不会导致乙肝,也不会影响胎儿。

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因此,如果孕妇得知自己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就不需要再注射乙肝疫苗了。

乙肝中打干扰素是什么意思?

1957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 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 Lindenmann,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后者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故将其命名为干扰素。

1966-1971年,Friedman发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引起了人们对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关注,而后,干扰素的免疫调控及抗病毒作用、抗增殖作用以及抗肿瘤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1976年Greenberg等首先报道用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4例慢性活动性乙肝,治疗后有2例HBeAg消失。但是由于人白细胞干扰素原材料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因此未能大量应用于临床。

什么叫干扰素(IFN)?

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以来,已知晓干扰素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可分为三大类: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②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有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之。③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生核质,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很完整。此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而自然形成的一组复杂的蛋白质。如果用医学上更为详细的说法则是: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

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稳定,4℃可保存很长时间,-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56℃则被破坏,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被破坏。人体自然就能产生干扰素,经一定的制剂加工过程也能制造成药物-干扰素制剂。

干扰素的分类

根据干扰素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抗原性和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IFN-α、IFN-β、IFN-γ。

IFN-ω属于IFN-α家族,其结构和大小与其它IFN-α稍有差异,但抗原性有较大的不同。

现在公认IFN-β和IFN-γ只有一个亚型,而IFN-α有约二十余个亚型。

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显示,干扰素(尤其是α-干扰素及γ-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因此,目前干扰素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

干扰素制剂如何分类?

要了解这一点,先要知道人天然干扰素的分类。人天然干扰素分为三种多肽:IFN-α、IFN-β及IFN-γ。IFN-α和IFN-β分别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并且结合相同的受体。而IFN-γ主要由T淋巴细胞分泌,对酸不稳定,结合的受体与前两者不同,IFN-γ的免疫刺激活性在三者中最强。IFN-β和IFN-γ只由单个基因编码,而IFN-α由至少23个不同基因,群聚在第9对染色体上,编码产生多于15种的功能蛋白。

干扰素制剂的分类,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α-干扰素和人自然干扰素两大类。

基因工程干扰素再按基因表达分子结构和抗原性可分为α、β、γ型,同一型内按氨基酸组成差异再分20多个亚型:α1、α2、α3……在同一亚型内又因氨基酸的差异而细分,如α2:有三种:α2a、α2b、α2c。

人自然干扰素是通过分别刺激淋巴母细胞和人体白细胞,然后提纯制备而得。目前市场供应的只有由类淋巴母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αN1,是天然的多亚型的混合物。临床用的主要是重组制剂,有α2a、α2b和α2b。

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有哪些制剂?

1、自然干扰素

人体淋巴母细胞样多亚型天然干扰素(IFN-N1),葛兰素威康公司(英国)生产,商品名为惠福仁。

2、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

IFNα1b: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的IFNα1b型干扰素,商品名为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有300万U/支和500万U/支两种剂量,为粉剂。

IFN-α2a:罗氏公司(瑞士)生产的罗扰素,有300万U/支和450万U/支两种剂量,粉剂和水剂两种剂型;沈阳三生公司生产的因特芬,每支300万U;辽宁卫星生物研究所生产的迪恩安,每支300万U和500万U两种剂型,均为粉剂,但备有专用溶解液。

IFNα2b:先灵葆雅(美国)公司生产的干扰能300万U/支和500万U/支,均为粉剂;天津华立达公司生产的安福隆,300万U/支,粉剂;安徽安科公司生产的安达芬,100万U/支。300万U/支、500万U/支粉剂。

3、复合干扰素

安进公司(美国)生产的复合干扰素C-IFN,商品名为干复津。其为针对治疗目的而设计的一种非人体能自然产生的生物合成干扰素。干复津的特异活性被定位每毫克蛋白质功能单位,在体外已证实其活性至少比α2a或α2b干扰素高出5倍,干复津所用的微克是质量测量单位,而其他干扰素所用的国际单位出)是活性测量单位。干复津有9μg、15μg两种剂量的剂型。其9μg的疗效与300万U的IFN-α2b相似。

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1、 发热:治疗第一针常出现高热现象。以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感冒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有发热、寒战、乏力、肝区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吐。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2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3、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持续下降,要严密观察血象变化。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或血小板计数<40×10^9/L时,需停药,并严密观察,对症治疗,注意出血倾向。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4、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

5、少见的副反应有: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时,应停药观察。

6、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

由灭活的或活的病毒作用于易感细胞后,由易感细胞基因组编码而产生的一组抗病毒物质。除病毒以外,细菌、真菌、原虫、立克次氏体、植物血凝素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物(如聚肌胞)等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物质统称为干扰素诱生剂。干扰素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和γ三种主要类型。其活性及抗原性皆取决于分子中的蛋白质,而与其糖基无关。脊椎动物细胞是产生干扰素的主要细胞,但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昆虫)及植物细胞(如丁香等)亦发现有干扰素类似物。干扰素对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它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可激发细胞合成新的mRNA,产生多种效应蛋白,发挥抗病毒、抗种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即由一种病毒所诱发产生的干扰素,能抗御多种病毒甚至其他的胞内寄生的病原生物的能力。动物实验证明,干扰素能抑制多种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从而抑制病毒诱发的肿瘤生长。干扰素制剂可用以治疗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慢性乙型肝炎、带状疱疹等),以及治疗多种肿瘤(如骨肉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初期用于病毒性疾病,继而扩大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目前所用的干扰素,不论是纯化的天然干扰素,还是以DNA重组技术产生的干扰素,均有许多毒性,临床使用时常可造成白细胞减少、贫血、头痛、发热、肝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临床应用的干扰素诱生剂,如聚肌胞,毒性较大,而且价格昂贵,此外,人血清中存在破坏聚肌胞的核糖核酸酶,故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干扰素

1、单节显性人体r-干扰素的制造

2、干扰素干粉配方的方法及组合物

3、干扰素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4、干扰素脂质体凝胶剂

5、高比活性重组人干扰素αm及其制作方法

6、高纯度治疗上有用的人类白细胞干扰素的工业规模制备方法

7、酵母重组株及IFNα-la干扰素的纯化方法

8、酵母重组株及IFNα-la干扰素的纯化方法 2

9、结晶金属-α-干扰素

10、聚乙二醇-干扰素水溶液

11、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干扰素

12、利用膨胀床色素亲和色谱纯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方法

13、人体内诱导干扰素的制造方法

14、生产干扰素的方法

15、使干扰素α-2结晶的方法

16、稳定白细胞干扰素的方法

17、稳定的r-干扰素的配制方法

18、一种改良的人α型干扰素复合体的生产方法和用途

19、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制备人干扰素ω的方法

20、一种稳定的干扰素水溶液

21、一种新型α干扰素

22、以酰胺键连接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其制法和用途

23、用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生产天然干扰素α

24、由遗传工程酵母生产人干扰素α的方法

25、支链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其制法和用途

26、重组α型干扰素冻干保护剂

27、重组人α型复合干扰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28、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基质配方及生产工艺

29、重组中国汉族人源γ--干扰素及生产方法

转移酶高是怎么回事?

转移酶高是怎么回事

你好,可能与肝脏本身有问题有关系的,比如其他的病毒性肝炎或是大量经常饮酒和休息不好,都有关系的。所以要找到原因针对原因治疗才行的。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禁酒,不要吃肝损害的药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当然可以吃点:复方维生素B维生素C肌苷片保肝治疗,但是药物不要过多,过多的药物反而会造成肝脏损害.

转肽酶高怎么回事

那么,究竟呢?对此,肝病医院肝病专家李江教授指出,转肽酶是肝脏中的一个活性酶,转肽酶的正常与否对于判定是否有肝胆疾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转肽酶男性正常值是不大于40U/L,女性转肽酶正常值是不大于30U/L,如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值,则说明转肽酶高,具体可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病理性因素造成的转肽酶高:1、当出现阻塞性黄疸时,酶类出现异常,就会逆流入血,转肽酶就会出现偏高。2、肝胆疾病可转肽酶偏高,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管炎、原发性肝炎、胆外管道炎等。二、生理性造成的转肽酶高:经常大量饮酒,也会出现转肽酶暂时性的偏高,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在停酒后,转肽酶即可恢复正常。推荐阅读>>> 检查肝功能有哪些注意事项?通过以上李江教授的介绍,可以看出,引起转肽酶高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大家在检查出转肽酶高时,应进一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诊断病因,并对症治疗。

转移酶高是怎么回事?

可能与肝脏本身有问题有关系的,比如其他的病毒性肝炎或是大量经常饮酒和休息不好,都有关系的。所以要找到原因针对原因治疗才行的。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禁酒,不要吃肝损害的药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当然可以吃点:复方维生素B维生素C肌苷片保肝治疗,但是药物不要过多,过多的药物反而会造成肝脏损害.

什么原因会导致转移酶高的?

有多种因素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如1,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转氨酶增高最常见的疾病 2,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都能引起转氨酶升高 3,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也会升高4,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转氨酶都高于正常水平,应该积极治疗. 5,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 6,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 7,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转氨酶升高的现象,但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可借助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此外,急性软组织损伤,剧烈运动,妊娠期,亦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谷氨酰基转移酶高是什么原因

病情分析: 如果长期饮酒,造成脂肪肝,肝脏受损,肝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谷氨酰转移酶会有明显的升高现象。另外过度摄入高蛋白食品,服用一些一些安眠药、止痛药等,或是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大等因素都可导致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偏高意见建议:如果出现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偏高的现象时,不要惊慌,而应及时的进行乙肝五项、转氨酶、胆红素等其他方面的检查,如果是乙肝病毒导致的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偏高,就要及时的把握住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对症治疗,阻止乙肝病毒对肝脏的进一步入侵伤害,保肝护肝

谷氨酰转移酶的作用,过高有什么害处?

一谷氨酰转移酶是γ-谷氨酰转移酶简称γ-GT或GGT

GGT存在于肾、胰、肝、脾、肠、脑、肺、骨骼肌和心肌等组织中,在肝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GGT对各种肝胆疾病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大多数肝胆疾病中,其活力均升高,但在不同的肝胆疾病中,其升高的程度与其他血清酶活性的相对比例不尽相同:

(1) 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病人中,该酶多数呈中度或高度增加,可大于正常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其他系统肿瘤多属正常。但肝癌GGT的测定结果与其他肝胆疾病,尤其与黄疸病例重叠甚多,故单项测定GGT对肝癌并无诊断价值,但若同时测定甲胎蛋白、AKP和GGT,则诊断价值较大(甲胎蛋白阴性,而AKP、GGT上升,尤其在无黄疸、转氨酶正常或仅轻度升高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2) 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时,GGT排泄受阻,随胆汁返流入血,致使血清GGT上升。

(3) 急毒性肝炎时,坏区邻近的肝细胞仙酶合成亢进,引起血清GGT升高。

(4) 慢性活动性肝炎时GGT常常高于正常1~2倍,如长期升高,可能有肝坏倾向。

(5) 肝硬化时血清GGT的改变取决于肝内病变有无活动及其病因。在非活动期多属正常,若伴有炎症和进行性纤维化则往往上升。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则往往早期有GGT升高。有人认为肝硬化早期时GGT升高,严重患者尤其是晚期病例反而很低,这可能由于肝细胞GGT合成能力丧失,从而认为肝硬化患者如果GGT较高,提示疾病尚处于早期阶段。

(6) 脂肪肝病人GGT也常升高,但一般营养性脂肪肝时血清GGT活性多数不超过正常值之2倍。

(7骸 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GGT几乎都上升,成为酒精性肝病的重要特征。

为什么r谷氨酰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肾内最多,其次为胰和肝,胚胎期则以肝内最多,在肝内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正常人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肝脏。正常值为3~50μ/L(γ-谷氨酰对硝基本胺法)。此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失代偿时仅轻中度升高。但当阻塞性黄疸时,此酶因排泄障碍而逆流入血,原发性肝癌时,此酶在肝内合成亢进,均可引起血中转肽酶显著升高,甚至达正常的10倍以上。酒精中毒者ν-GT亦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酒精性肝病。在急性肝炎时,ν-GT下降至正常较转氨酶为迟,如ν-GT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肝病。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ν-GT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如果是病理性的原因造成的,r-谷氨酰转肽酶会成倍升高;若轻度升高,可能是饮酒、熬夜、疲劳、服用药物等原因。

γ-谷氨酰转移酶(γ一GT)

健康人血清γ-GT水平甚低(<40单位),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γ-GT在反映肝细胞坏损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以及肝硬化、肝肿瘤中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均可升高。

意见建议:建议您去医院检查r一谷氨酰转移酶高的原因是什么

r谷氨酰基转移酶高怎么办

。医生通常会伴随r谷氨酰基转移酶结合其他测试,以评估一个人的迹象或症状是不是肝脏疾病导致的。这些状态和迹象包括黄疸,恶心,呕吐,腹部肿胀,腹痛,皮肤瘙痒(严重瘙痒),和疲劳。推荐阅读>>>r谷氨酰转肽酶偏高怎么办 ,一般来说,r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级别越高你的肝脏损伤越严重。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但他们也可能因心脏衰竭,饮酒,和许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降脂药物,抗生素的使用,组胺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抗真菌剂,控制癫痫的药物,抗抑郁药,如睾酮激素的影响。口服避孕药(避孕药)和安妥明会产生低r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水平。推荐阅读>>>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有的人群甚至很少量的酒在24小时内,你的r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测试也会显示暂时增加。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医生可能需要重复测试,以确认这是正常的而非疾病导致;饭后r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水平下降,所以最好进行测试时,你至少8小时没有吃饭。吸菸也会增加r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r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水平也会随着妇女年础的增长而增高,但不是发生在男性,女性r谷氨酰基转移酶总是略高于男性,非洲裔人r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两倍高于欧洲人。r谷氨酰基转移酶高,可能是正常反应,也可能是肝病的象征,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r谷氨酰基转移酶高,如果经过医生测试是正常原因导致的,只要把导致的原因去掉,r谷氨酰基转移酶就会恢复正常水平,不用担心,但是如果是疾病导致的,例如肝病,则需要到医院结合其他测试确定病情和选择治理方案。

Y一谷氨酰转移酶高是怎么回事

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在人体细胞的微粒体中合成。某些药物和酒精可使其合成增加。它的主要功能是参与体内蛋白质代谢,且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及器官中,以肾脏最为丰富,其次是胰肝等处。在肝脏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和胆管上皮细胞中。正常成年人血清中γ-GT活性很低,主要来源于肝脏。正常值为3-50国际单位/升。 γ-GT为膜结合酶,胆汁中有很高浓度。其活性与年龄、性别有关,男性高于女性,新生儿高于成年人5-8倍。在胆汁淤积、炎症等 *** 下肝合成γ-GT增加,因此大多数肝胆疾病血清γ-GT活动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急毒性肝炎在转氨酶上升高峰期,γ-GT可呈中、轻度增高。但与转氨酶相比,恢复期下降较慢,若急性肝炎后期y-GT持续下降,提示肝炎有慢性化可能。慢性肝炎即使转氨酶正常,如y-Gt持续下降,在排除胆道疾病情况下,常提示病变仍活动,轻度活动呈轻度升高中度活动呈中度升高,因此较转氨酶更有意义。在肝硬化活动期也有不同程度升高。但酒精性肝硬化及胆汁性肝硬化时,y-GT明显升高,可达正常的5-10倍。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由于微粒体破坏、酶合成减少,y-GT因而下降。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肝外胆道梗阻,y-GT均明显增高,可达400国际单位/升以上。肝癌时,由于癌细胞逆分化,类似胚胎期,此酶的生成增加,故血清y-GT也呈中度或高度升高,临床上也常把此酶作为观察慢性肝炎伴肝硬化病人是否转为肝癌的参考指标。

光挨嫌转移酶高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反映肝功能的指标

标准值是40

公务员体检要求80以内

熬夜,大吃大喝等行为都会使这项指标暂时升高

乙肝和艾滋病该怎么办,真的是无药可治吗?

乙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服药时间长的问题,这让许多人误以为乙肝是一种绝症,得了乙肝就得一辈子吃药。得了乙肝以后真的治不好了吗?

一、乙肝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常常提起的乙肝实际上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慢性疾病。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和艾滋病毒一样,其主要通过人体体液传播,并不会通过空气传播。由于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患者感染乙肝后往往会随着疾病的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受损,治疗不及时容易向肝癌发展,即“乙肝-肝硬化-肝癌”三大阶段。

二、乙肝能治好吗?

多年以前,乙肝曾经是医学界的难题,由于当时对乙肝缺乏认识和药物的匮乏,乙肝的治疗也只能以保肝护肝为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如今对乙肝的治疗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方案,临床上有些患者虽然需要长期用药控制,但在科学的控制治疗下,可保障乙肝患者与正常人几乎无差别的生活质量。母婴阻断技术的出现甚至可以让乙肝患者与正常人一样生育,无需担心婴儿的感染问题。

三、乙肝的治疗药物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基础,常见的抗病毒治疗手法有口福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和注射干扰素两种。

1、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原先是细胞在受到病毒感染后释放出来的免疫物质,因此注射干扰素治疗是通过免疫杀灭乙肝病毒的一种方式。一般“大三阳”患者通过干扰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转为“小三阳”,且肝功能恢复正常时,临床上即视为临床治愈。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复发率较低,但副作用大,年长的患者或过度虚弱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

2、口服核苷类药物

口服核苷类药物是乙肝病毒的天然底物多聚酶衍生物,可以直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使乙肝病毒的数量得以控制。口服核苷类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用药期间需定期随访观察。

四、乙肝药物的选择

相比干扰素,口服核苷类药物具有病毒清除率高、副作用较少见、服用方便等优势。

而干扰素只能采用注射治疗,除此之外,有心绞痛、心肌梗病史以及其他严重心血管病史者、癫痫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干扰素者都禁止使用,可使用的受众范围相对较窄。

尽管干扰素使用的首先条件较多,但使用干扰素治疗并且乙肝抗原成功转阴的患者,后期乙肝复发的几率要低得多。因此在用药方面,遵医嘱往往是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做出合适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