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身心医院的医院特色

南充治疑难杂症的老中医-南充中医院治疗癫痫

医院精神科专业设置齐全,分科精细。设有精神、神经、癫痫等三十余个临床科室,并设有相应的专家专科门诊。为了使精神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尽早回归社会,医院始终坚持药物、心理治疗、劳动疗法、文娱疗法相结合,以灵活多样的形式配合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进行治疗,使病人在音乐、绘画、体操等文外活动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使其丰富生活,静心养病,配合教育,心理治疗矫正患者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常年坚持组织病人做早操、健身操、唱歌、跳舞、下棋、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年年组织康复运动会,文艺节目汇演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医院秉承“患者至上、质量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致力于让人民群众以较低的费用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努力创建“病员放心,人民信任,社会满意”的爱民型医院,大力实施人性化服务,广泛推行利民、便民措施,精心打造温馨舒适的一流就诊条件。医院还负责收治民政服务对象中贫困、流浪、“三无”及复退军人及特困精神病人。医生技术精堪、医院环境优美、医疗收费合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是医院的民政职责;“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医得好病”是医院的办院宗旨。医院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优良传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病员对医院的综合满意度达98%,曾获得了“省级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十佳诚信单位”等四十多项次荣誉称号。

癫闲病吃什么药最好搜问成都军盛

提到四川,就一定会说到四川小吃。我是地地到到的四川人,特别忠爱家乡的美食。典型的川菜以麻辣口味为主(也许广东及北方的朋友会觉得口味稍重了),也有很多甜点是餐后小吃……总之说着说着就眼谗嘴谗的……口水ing~,好了,不多说了,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部分四川美食,借用网上的一位朋友辛苦收集起来的一些小吃及介绍借花献佛的来为JJMM,GGDD展示美食吧!

一、小吃钟水饺吧。

钟水饺:创始人钟少白,原店名叫"协森茂",1931年开始挂出了"荔枝巷钟水饺"的招牌。

钟水饺与北方水饺的主要区别是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微甜带咸,兼有辛辣,风味独特。钟水饺具有皮薄(10个水饺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馅嫩(全靠加工时掌握好温度、水分,肉馅细嫩化渣)、味鲜(全靠辅料和红油、原汤)的特色。 钟水饺是全肉的,馅里没有菜,味道是辣中带甜,很好吃。

二、酸辣豆花:酸辣豆花是四川成都、乐山等地有名的地方小吃。豆花在从前多以摊担形式经营,普遍流行于城市和农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小吃。

制作豆花需要选用上等黄豆,用井水或河水浸泡充分后细磨为浆,过滤豆渣后烧沸倒入木桶待用;取上釉青砂缸放入用水调好的红苕淀粉和石膏水,冲入烧沸的豆浆,静置让其凝成豆花。

酸辣豆花是豆花的一个品种,用酱油、醋、辣椒面、味精调成味汁,放入事先熬烫的豆花,撒上芽菜末、油酥黄豆、大头菜末和葱花即成。酸辣豆花口味酸辣咸鲜,豆花细嫩,配料酥香,味浓滚烫,别有风味。

三、说到酸辣豆花,就不能不说到川北凉粉,也叫做旋子凉粉,因为是用旋子打出来的,和酸辣豆花一样都是以担子挑着走街串巷的卖的。

川北凉粉:清朝末年创立于南充。创始人谢天禄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其凉粉细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浓,逐渐卖出了名气,谢家便世代相传专卖凉粉,后正式办起川北凉粉店。现已流传全省,成为著名小吃。

阆中是川北凉粉的家乡。它品类多,佐料考究,细嫩爽口。

凉粉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用水浸泡后,磨成细浆,然后过滤去渣,沉淀脱水,制成豆粉。再经加热搅拌成糊状,装入盆、盘待用。吃时,将凉粉切成薄片,或用旋于族成筷子粗细的条丝,装人碗里,再加上精盐、蒜泥、花辣面、味精和酱油等,再淋上色彩鲜红的辣椒油,即食用。特点:细嫩绵软,鲜美滑爽,香辣利口。还可用“黄粉”制成**凉粉,用绿豆制成绿色凉粉。既可单独食用,还可装入锅魁或“薄饼”(精白面摊成如纸样厚薄的饼)套食。

以上的可说是酸辣豆花和川北凉粉的豪华版,现在其实也可以看到很多小贩挑着担子叫卖的。价格是1.5元一碗。 [川北凉粉、酸辣豆花平民版]

川北凉粉平民版。用旋子打的,所以是这个造型!

现在凉粉一般做为开胃菜,很多时候都会加些新鲜脆脆的鹅肠在下面,嚼在嘴里,脆滑鲜辣酸,的确开胃

四、介绍了几个辣的,现在来介绍几个甜的小吃。换换口味。

赖汤圆: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板赖源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现在的赖汤圆,保持了老字号名优小吃的质量,其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营养丰富。

五、叶儿粑:叶儿粑又叫艾馍,原是川西农家清明节的传统食品。1940年,新都天斋小食店将艾馍精心改制,更名为叶儿粑。制作叶儿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具有色绿形美、细软爽口的特点,为四川名小吃之一。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馅心或鲜肉咸馅心,外裹鲜橘子叶,置旺火蒸。特色是清香滋润,醇甜爽口,咸鲜味美。

我回家经常看到有人叫卖,一般是一块钱2个,便宜又美味啊!

左上的就是叶儿粑,下面的叫泡粑,是用糯米做的,吃起来松松软软的,香甜可口。

六、又该换口味了。说两种面吧,都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是——

甜水面:甜水面的制法:用上等面粉加盐、水揉匀静置半小时,面杖擀成0.6厘米厚的面皮,切成0.6厘米宽的面条,然后两手抓住面条两头(每次5-6根),用力扯长,待面条变为0.4厘米粗细时放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抖散晾冷,洒熟菜油少许拌匀;辣椒油、复制甜红酱油、蒜泥、芝麻油、酱油调成味汁。

食法:面条放沸水中烫热,捞入碗中,淋味汁即成。

特点:甜水面的面条较粗,具有筋力,风味独特。

甜水面和凉粉

还有一种是燃面:宜宾最具特色的小吃,原名叙府燃面,早在清光绪年间,便开始有人经营。这种小吃选用本地优质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黄芽菜、小磨麻油、芝麻、花生、核桃、辣椒、花椒、味精以及香葱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宜宾燃面特点是:松散红亮、香味扑鼻、辣麻相间。因其油重无水,引火即燃,故名燃面。宜宾的招牌,酒是五粮液,食是燃面。

七、玻璃烧卖:材料:面粉、小白菜、猪瘦肉、胡椒末、盐、味精、料酒、香油

步骤:上等面粉加水调成较硬的水调面团,扯成10克一个的剂子,压扁后擀成面皮,多张面皮重叠,置案边,用面杖敲压面皮边缘,使之成为荷叶状的裙边;小白菜用沸水略煮,压干水份,切成碎粒,猪瘦肉切碎,肥肉煮熟后切粒,以上三料加胡椒末、盐、味精、料酒、香油调成馅心;取皮于手上,中间放入馅心,慢慢地将面皮的裙边向上抄起,捏成白菜形状,其馅心置于底部,放入蒸笼中用大气蒸之,蒸至三分钟左右,开笼洒清水一次,再蒸至熟即成。

备注: 传统小吃。烧卖流行于全国,成都的烧卖具有皮薄馅丰、造形美观、荤素兼备、营养丰富的特点。玻璃烧卖因其皮薄、熟制后皮料浸油呈半透明状,透过皮亦可见其馅,故名。

八、夫妻肺片: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相传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设店经营后,在用料上更为讲究,以牛肉、心、舌、肚、头皮等取代最初单一的肺,质量日益提高。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风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九、龙抄手:龙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龙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龙,而是当初三个伙计在“浓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取“浓”的谐音“龙”为名,也寓有“龙腾虎跃”、生意兴“隆”之意。

还有红油抄手,海鲜抄手,炖鸡抄手==,都很味美,一定不能错过的

十、珍珠丸子

我看北方的珍珠丸子好象都是用肉做的,味道咸鲜,四川的珍珠丸子是甜香,里面包有馅,黑芝麻白糖,外面是很漂亮的糯米,颗颗晶莹剔透,吃了麻辣的东西,可以用来换换口味。

十一、肥肠粉:肥肠粉最著名的应该算是双流的“白家粉肠粉”了。

口味及选料:正宗的肥肠粉选用的是上等红薯粉、菜子油及干红辣椒、花椒等原料,锅汤则是用肥肠、猪骨头等以及多种佐料熬制而成。红油飘香,霉干菜、榨菜末星星点点,炒黄豆焦黄浑圆。粉条糯软,满口留香。夹起颤巍巍的肥肠送入口中,只觉卤香细腻,滑爽耐嚼。

做法:先将泡好的红薯放进沸腾的肥肠汤锅里来回荡几下,捞起来后倒入已放好肥肠和调料的大口碗里,最后从汤锅里舀一大勺沸汤沿粉丝浇淋下去,再往碗里放几粒花生和几抹葱花即可。

等等,先别慌啊,吃肥肠粉最好是要配着锅魁吃。锅魁是什么呢?

十二、锅魁:四川堪称锅魁王国,各地城乡随处可见,不分雅俗人人都吃。八味别上看,四川锅魁品种繁多,有甜、咸、白味、五香等;从用料上看,则有芝麻、椒盐、葱油、红糖、鲜肉等等;从制作方法看,又有包酥、抓酥(抹酥、炒酥)、空心、油旋、混糖等等。单是成都地区常见的品种就有三十多个。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上多有出售;名小吃店内有它的地位;甚至高级筵席上也能见到它的踪影。有以此为早点的,有用它打尖的,有以它配食风味菜点的,总之喜食者众。

吃肥肠粉就的配上它,一口粉一口锅魁,满足啊,或者撕成小块,泡在汤里也很不错,味道交融。

现在锅魁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白面锅盔和椒盐锅魁,还有什么鸡片锅魁、肺片锅魁、鸡米锅魁、素锅魁。。。

十三、蛋烘糕:相传清道光年间,成都文庙街石室书院旁一位姓师的老汉从小孩办“姑姑筵”中得到启发,遂用鸡蛋、发酵过的面粉加适量红糖调匀,在平锅上烘煎而成。因号起来酥嫩爽口,口感特别好,遂成为名小吃。现在的蛋烘糕有白糖、红糖拌和的,有蜂蜜调制的。烘烤时有的加进芝麻、核桃、花生仁、樱桃等不同馅心;有的还夹进肉馅、菜馅,烘出咸鲜味,蛋烘糕的品种愈加丰富。

麻辣系列来了,别怕噢。嘿!

十四、冒血旺:毛血旺又叫“冒血旺”,其原料以鸭血、牛百叶、豆芽等为主,以鳝鱼、鱿鱼等辅料来提鲜,其味道应是麻、辣、鲜、香四味俱全。另外现在还有冒菜一系列的。

十五、烧烤

炒田螺:

炒龙虾:

香辣蟹:

十六、水煮肉片:教科书上写:水煮的特色是“麻、辣、鲜、烫”。从菜的制作大致就能领略:先准备蔬菜:芹菜、蒜苗,切段;青笋,切片。再将肉片加少量淀粉,和匀旺火,下少许油,加豆瓣,炒至油成红色,加少量汤,待汤烧滚,蔬菜、肉片通通丢进去,略煮(切记不可久煮)然后倒入盆中。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花椒面、辣椒面,大把大把地撒下去,再淋上一层滚油。一盆还在吱吱叫的“水煮肉片”就上桌了。

水煮鱼:

十七、天气很好,有点热,那我介绍一款冰凉的小吃吧。

冰粉:“冰粉”是用一种植物的种子(黑色的象芝麻大小)用纱布包好,放在干净的水里面不停地搓揉,搓揉过程中会产生出黏液混在水里,然后加上一点点的薄荷,取出纱布包裹的冰粉籽。过不久这些混合物就变成透明的浅褐色的凝固物,晶颤颤的诱人。

在碗里放入些冰块,再用稍大些的勺子盛起一块冰粉,看它颤颤巍巍的在勺子上晃动,似乎稍许的抖动不稳就会跌落在地而破碎,赶快的小心呵护着放到有冰块的碗中,加入炒制的花生粉、经过熬制的红砂糖水。这时的角儿才真正的出场了,如同一幕戏中的大腕儿一般淡定出彩。就是这么简单不起眼的两样东西,让一出平淡的戏目瞬间的精彩起来。

用小勺将碗中的东西一搅和,入口是花生的香、红砂糖水的甜、略微的薄荷味道、冰粉在口中柔嫩的四窜着。。。。。。果冻算什么呀!

冰粉一般都是夏天经常爱吃的,这个图好单调,里面其实还会加银耳、花生、芝麻或者是小汤圆的。一般都是5毛一碗。

另外和冰粉一起卖的还有凉面。

十八、鸡丝凉面:鸡丝凉面是四川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在四川全省有很大影响,近年已流传于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广大地区。

鸡丝凉面的制法:机制的面条入沸水中煮熟。煮时不能煮得太软,捞出放案板上趁热,洒熟菜油少许,抖散快速降温,到互不粘连且己冷却为止,成为凉面。

凉面吃法多样:(1)绿豆芽凉面,绿豆芽在沸水中煮断生,保持脆嫩,放碗中,面上盖凉面,淋上用辣椒面、花椒油、醋、味精、酱油、蒜泥和麻油调成的味汁;(2)鸡丝凉面,基本制法同绿豆芽凉面,不同的是在面上加煮熟后撕成的鸡丝;(3)三丝凉面,面上加熟鸡丝、火腿丝、猪肉丝。

十九、凉串串:热串串就是小火锅,凉串串类似凉菜,也是一串串穿起卖的,一般素的一毛荤的五毛。要一碗冰粉或者银耳然后吃几串凉串串摆点龙门阵是我们几个党的最爱。

荤的凉串串,郡肝啊,鸡爪啊,鸭掌啊,鸡翅尖==

素的,藕片,土豆,大头菜,海白菜,海带,青笋,贡菜==

二十、三大炮:用料:糯米1000克,红糖150克,芝麻50克,黄豆250克。

制法:1.将糯米洗净,浸泡12小时,再淘洗后,倒入蒸笼中,用大火蒸熟,中间洒1-2次水,再蒸后翻出倒在木桶内,掺开水适量,用盖盖上,待水分进入米内后,用木棒舂茸(或用绞拌机绞成茸),即成糍粑坯料。

2.将红糖放入清水300克,熬开成糖汁。分别把芝麻、黄豆炒熟,磨成细粉。

3.糍粑坯料分成10份,再把每份分成3坨,即用手分3次,连续甩向木盘,发出三响而弹入装有黄豆面的簸箕内,使每坨都均匀地裹上黄豆面,再淋上糖汁,撒上芝麻面即成。

特点:三大炮糯米软糯,香甜可口。

二十一、豆腐脑:豆腐脑的主要程序是点豆花:将豆浆滤好,加入适量的石膏或卤水后,凝聚入缸,焖数小时,便成了一缸白嫩软的豆花。这时,用一把又薄又圆的锅铲,一铲一铲地将豆花铲入用芡粉勾兑好的沸水中,再划切成小片,让它们点缀在半透明较浓稠的汤汁中。

食用时,将一小撮发胀的薯粉捞入竹制漏勺,放入沸水中烫一下捞起,放入配有味精、鸡精、白酱油、红酱油、红油辣椒、花椒末、生姜末、芽菜末、榨菜丁、芝麻油等十多调味料的碗中,再把煮沸的豆腐脑盛在碗里。只放葱花、芹菜叶、油酥黄豆、油炸花仁、馓子的是素豆腐脑;再加一撮银线般的鸡脯肉丝就是鸡丝豆腐脑;若加一勺用卤油、辣椒、花椒、胡椒、生姜、孜然、郫县豆瓣、八角、三奈、茴香、冰糖、精盐熬制的牛肉汤汁就是牛肉豆腐脑。

豆腐脑店遍布乐山的大街小巷,一家一个味,最为著名的当属牛华镇的祝氏和罗氏豆腐脑。豆腐脑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嘉州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丰富着灿烂的巴蜀文化。

二十二、韩包子:韩包子由韩映斗创制于1914年,是当时成都“玉隆园”的当家品种。当时该店的“南虾包子”用料考究、制作精细、皮薄松泡、馅心饱满、入口化渣,被称之为“成都小吃之上品”。后来其子韩文华承继父业,将该店更名为 “韩包子”。近九十年来韩包子始终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和质量。1990年12月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

“韩包子”里也不是只卖包子,各种四川小吃都有,还有小围炉,适合2-3个人吃。

二十三、麻婆豆腐:原料:豆腐10两(约400克),牛肉末、青蒜苗段各适量。豆豉、豆瓣、辣椒粉、花椒粉、盐、酱油各适量。

制法:用嫩豆腐、牛肉末烧制而成。成菜色泽红亮,豆腐嫩白,具有麻、辣、鲜、烫、嫩、捆(指形整)、酥(指牛肉末)的特色。选石膏豆腐切四方丁放碗中,用开水泡去涩味。烧热炒锅下菜油,烧至六成热,将剁细的牛肉末炒散,至色呈黄,加盐、豆豉、辣椒粉、郫县豆瓣再炒,加鲜肉汤,下豆腐,用中火烧至豆腐入味。再下青蒜苗节、酱油,略烧片刻即勾芡收汁,视汁浓亮油时盛碗内,撒花椒末即成。

二十四、担担面:担担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制作原料:圆细面条500克,辣椒油、酱油、葱各50克,芝麻酱35克,味精2.5克,川东菜100克,化猪油、香油各20克。 饪方法:将川东菜稍洗,将其和葱分别切细末,分装5个碗内,再把其它调料分装 在每个碗中待用;锅中放水烧开,将面条下锅煮熟,分捞碗中即可食用。

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的担担面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用一中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膀。现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的担担面,多数已改为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

二十五、莲茸层层酥:[原 料]面粉、猪脂(微冻)、莲茸馅、白糖粉、清水、精炼油、胭脂红食色素适量、水果罐头适量。

[制 法]

1.馅心成形:莲茸馅搓成均匀的丸子,糖粉加食红制成胭脂糖。

2.面团调制:150克面粉加猪脂,于案板上搓成油酥团,300克面粉加50克猪脂、100克清水,于案板上调制成油水团。

3.制作成形:油水面包入油酥面,并酥成生酥面团,搓成圆条,下剂成均匀的圆饼坯,按成圆皮,分别包入馅心,搓圆,按成圆饼状,放置约15分钟,待饼坯变硬,用刀片于饼坯边沿均匀地划一圈至馅心处。

4.成熟:平锅置小火上,下精炼油,烧至约60度,依次下入饼坯、炸至起层,浮面,成熟即可。

5.装盘:水果点缀,分别撤上胭脂糖。

[特 点]酥层分明,口感酥软,口味香甜滋润,配备甜羹汤食用最宜。

二十六、噢,四川的凉粉还分白凉粉和黄凉粉,都可以冷吃也可热吃。放的调料不一样。原料也不一样。白凉粉就是川北凉粉,黄凉粉也叫米豆腐,是豌豆为原料制作的。

黄凉粉:

白凉粉:

二十七、醪糟

:醪糟色白汁清,甜浓鲜香。有补气、生血、活络、通经、润肺之功,夏日更兼清热解暑作用。在四川,人们把醪糟与锅魁(一种白面饼)、油条、糯米粉子、鸡蛋等一起煮食;在夏天将其兑清水烧沸加糖,晾凉后加冰块可以做清凉饮料;在许多川味佳肴中醪糟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一般都会放粉子,蛋花或者是荷包蛋。

是四川家家爱吃的小吃,也是很多宴会上的一道甜品,里面放上各种时令水果。

二十八、奶汤面和钵钵鸡:奶汤面因面汤如奶而得名。店家在头天晚上将猪骨、鸡骨放进锅里,用微火熬煮,一直熬到清晨,汤由清变白咸了奶状。此时,一掀锅盖,那缕缕的香气就会扑鼻而来。用这种奶汤煮面,加上鸡丝、酸菜肉丝等臊子,吃起来非常可口。

邛崃的钵钵鸡也可称为麻辣鸡片,因过去常装在锥形的土钵里叫卖,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钵钵鸡。它是选用当地的公鸡,经宰杀、去毛、剖肚、煮熟后,捞起来晾晾再剔骨去头,用快刀片成均匀的薄片,整整齐齐地摆在面盆或大盘里,然后淋上用红油辣椒、炒芝麻、花椒面、豆油,味精、香料、汁水等兑好的调料,香气曰溢,让人馋涎欲滴。由于调料的配方不同,钵钵鸡的味道也有很大差异。听当地人讲,有些还是祖传秘方哩。

这里最妙的吃法,是奶汤面配钵钵鸡。挑一箸喷香的奶汤面,夹一片鲜美的钵钵鸡肉,吃得您热乎乎、麻酥酥的,胃口顿时大开,真是妙不可言。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会吃得周身发热.通体舒服。

二十九、猪儿粑:泸州猪儿粑,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质量优良,以其糍和而味香糯软而不粘牙的独特风格,成为泸州名小吃之一。泸州猪儿粑分咸馅、甜馅两种。咸馅以鲜猪肉、冬笋、香葱、味精、精盐等为原料;甜馅以白糖、化边油、桔红、桂花糖或玫瑰糖、芝麻等为原料。包馅的原料,则用八成上熟糯米、二成饭米磨浆吊干后的粉子。刚蒸熟的猪儿粑洁白而有光泽,仿佛是煮熟的小猪,故而得名。

三十、黄粑:黄粑: 泸州黄粑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味甜糍和。其独到之处在于包料选择的是良姜叶,黄粑的香味正是来自良姜叶内所含的芳香油。刚蒸熟的黄粑香气扑鼻,冷却后,可切片油煎,或放入醮槽水内煮沸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三十一、白糕:: 泸州白糕选用上熟大米、白糖、桂花、猪油为原料,另一种美食叫白糕,是白糖米糕。我记得它的样子大小如水杯口,形状象飞碟,中间还会点上一个小红点。较早些时,在我们起程回重庆的那天,幺爸就起个大早,五点钟吧,去街上买新鲜的白糕,热气腾腾的白糕散发着米香,总是装在一个崭新的竹篮里,给我们带上。于视觉、嗅觉、味觉都是享受。 泸州白糕,以风味小吃著称的泸州白糕,始产于1920年代的“三义园”白糕店,以其美、嫩、香、甜、爽口的特点闻名巴蜀,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早点佳品,有的还在筵席上作“过中”点心。白糕之名,久盛不衰。泸州白糕选用上等大米、白糖、桂花糖、猪油为原料,用提糖方法精制而成,故全称桂花猪油提糖白糕。泸州白糕以其“美、嫩、香、甜、爽口”等特点闻名全川。刚出笼的白糕,洁白滋润,香气袭人,诱人食欲。

三十二、龙眼包子:雪白的特等精面,发酵后加上白糖和猪油揉匀,制成用手摸起来就象绸缎光滑细软的包子皮;选购了猪肉的前夹后腿,剁成不带一丝巾巾掉掉的肉沫,加入各种调料,并浇进煨炖的浓醇的鸡汁;搅拌成香气四溢的肉馅。为了使肉更加鲜美,入口化渣,还加入茨菇。龙眼包子馅里浇了鸡汁,味道鲜美醇厚,一两面粉制作成10个拇指大小的包子,故称龙眼。

三十三、跷脚牛肉:相传,在30年代初,老百姓民不聊生,贫病交加。乐山有位善长中草药,精通歧典之术的罗老中医。此老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罗老中医看互到,此汤药防病止渴,甚至有些人还连喝几碗冲饥,于是,罗老医生便把大户人家丢弃的牛肠、牛肚洗净后放入汤锅中,加入一些香料。熬出来的味道十分鲜美,特意来饮者骆驿不绝,河边汤锅已经供给不遐。后来,后辈们便沿着罗医生的烹熬方法去集市上摆摊叫卖。刚开始,经营者摆一张桌子还没有凳子,便在桌脚上拴一根绳子来卖汤给客人,客人一只脚跷在绳子上,一只手端着汤吃,于是被取名为跷脚牛肉汤。

三十四、架烧白肉:

三十五、口水鸡:用料: 乌皮土仔公鸡1000克,花椒油10克,白糖10克,芝麻酱10克,姜蒜汁30克,麻油30克,葱花10克,料酒30克,熟白芝麻20克,熟油辣椒50克,红酱油10克,熟花生末25克,醋10克,味精25克。

制作方法:

1、将活鸡宰杀洗净,去脚和翅尖,入沸水中氽去血水,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锅中掺水烧到70摄氏度时放入鸡,下入葱节、姜片、花椒、料酒、精盐,煮到刚断生时起锅,放入冷汤中浸泡,待冷后捞起,斩切成条形装入凹形盛器中。

2、将红酱油、姜蒜汁、芝麻酱、熟油辣椒、花椒油、白糖、醋、味精、红油、麻油于碗中对成汁淋在鸡条上,撒上芝麻、花生末、葱花即成。

特点:

此菜主料选择十分讲究,一定要家养土仔公鸡,重在调味,佐料丰富,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有"名驰巴蜀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的美称。

中心医院张逵能力怎么样

好。张逵,男,主任医师,副教授,1992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2004年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班结业。现任南充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充市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神经外科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四川省抗癫痫协会理事、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及南充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擅长脑创伤治疗、脑电图技术,微创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是一位能力很强的医生。

在南充面对癫痫病小发作怎么办

癫痫小发作时,发作时短暂的意识丧失、突然中止原来的活动、中断谈话、面色苍白、双目凝视、无神、手中持物跌落、头前倾、口角眼睑颤动、时有眼球颤动,既不跌倒、也不抽搐。

发作不超过30秒,突然停止,恢复清醒。一般智力不受影响。

若发作频繁,一日数十次甚至数百数,可能影响学习,以5-10岁多发,癫痫病病人服药后程度减轻,只有短暂意识不清。

癫痫出现小发作时应该怎么办有时,癫痫小发作表现为失神伴失张力发作,发作时除有失神外,伴突然全身肌张力丧失而跌倒,致使头部伤痕累累。跌倒后很快恢复,称跌倒发作。发作较轻,有时只是头往下点,称点头发作。

另外,癫痫小发作还可表现为失神伴姿势性张力增加,失神发作的同时伴一侧或两侧肢体短暂强直。失神伴自动症,除失神外有咀嚼、吞咽、喃喃自语或其他无目的动作。失神伴自主神经症状,表现有出汗、流涎或小便失禁等。

建议发现后及时到医院就诊,祝您早日康复!

你们认识蒋维国吗?报上名来!

看这个:

名师介绍

姓名:蒋维国

性别:男

1956年7月出生。1982年慈溪师范毕业,1986年高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96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3年,忠于事业,乐于探索,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评为:慈溪市第一届、第二届中青年名教师,宁波市教坛中坚、中青年名教师,宁波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

以“师者善领,生者多悟”为教学理念,以“学习---思考---行动”为工作策略,蒋维国老师凭借着高超的教学艺术把孩子们领进科学的大门,去悟做人的道理,悟做事的方略,悟科学的真理。潜心课堂教学,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结合,从80年代中后期研究实践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开始,相继对“分课型教学法”、“科学方法教育”和“参与---创新”教学做出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20余堂,获奖、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应邀作讲座10余次。所带徒弟沈盛磊老师参加教坛新秀评比获市一等奖,大市二等奖。

专家介绍:

蒋维国 1952年5月生,甘肃会宁县人。大专学历,甘肃省定西地区医院儿科(二甲)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5年9月和1991年9月分别毕业于定西地区卫校和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医疗系。甘肃省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科技》编辑部特约编辑。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及保健工作25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对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抢救,特别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脑衰。白血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性癫病、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瘫等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总结,25年来在各类医学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国家级刊物45篇。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22次,国际会议4次。主持和参加科技项目5项。B1988年-I993年主持的"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研究"课题,经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曾获1994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度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丙型肝炎非血源性传播的研究"成果被评为1995年一1996年度甘肃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由省科委审批下达主持GK942-1-%年省列科研项目"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达国内领先,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获'97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定西地区"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与遗传性疾病防治"研究获1999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Athe血液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应用研究"获1999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定西报》和《甘肃科技》杂志对其先进事迹作过报道。lop年被本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lop年9月由国家卫生部等四家授予"全国边远地区优秀医学科技工作者"荣誉称,。l994年、1996年2次被地委评为"全区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1997年8月被评选拔为地区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4年6月、10月被编入《中国大陆名医大典》和忡国当代中西医名医大辞典》内,1997年4月8日被编入《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与人才名典》和《世界名人录》大型权威辞书中。"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曾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会论著二等奖1997年10月在北京又获'98年跨世纪医学新进展论坛既世界名医成就颁奖大会一等奖,并领取奖杯。"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性别及年龄与患病率调查分析"等3篇论文获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世界传统医学优秀科技成果国际优秀奖。

蒋维国 男,1952年5月生。现任甘肃省定西地区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毕业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医疗系,是甘肃省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科技》编辑部特约编辑。他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对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的诊断、治疗抢救,特别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脑衰、白血病、难治性肾病综合症、难治性癫痫、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脑瘫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擅长总结,22年来在各类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62篇,其中国家级刊物25篇,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18次。自1988至1993年主持的"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研究"课题,用五种药物治疗观察均收到了显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P值<0.01。该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曾获95年度"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到1996年主持的"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对全区七县0至14岁的509550儿童进行三期流脑普查登记,共确诊脑瘫患儿987例,患病率为1.94%。。该项目由国内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上,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两次在《定西报》和《甘肃科技》杂志对其先进事迹有过报道,曾被患者誉为"医德高尚"、"妙手回春"、"起回生"等称号。1992年被本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94年、96年两次被地委评为"百千万人才工程"的跨世纪优秀人才。94年6月、10月被编入《中国大陆名医大典》和《中国当代中西医名医大辞典》等辞典。

蒋维明 1935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天津津华会计师事务所所长,主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天津市第五届会计学会理事。在任职期间,从1987年起先后在《中国化工会计》、《天津工业经济研究》、《中国化工管理》、《天津财会》等刊物上发表过8篇论文和学术报告,其中《企业扭亏转盈的措施》荣获化工部政策研究成果东北、华北区二等奖;《适应形势、更新观念》荣获东北财经大学全国部分省、市理论与实践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同时获得1995年天津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井在1997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的《中国当代社会科学论文选粹》上刊登。

蒋维森 1948年12月生,四川南充人,四川省南充市轻工业局高级会计师。毕业于四川省森林工业学院,历任四川省红光林业局财务股长,四川省丝绸会计学会理事,南充地区第二丝绸厂财务科长,南充轻工实业总公司财务科长,南充市轻工业局、南充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资财科科长。1987年12月提出丝绸销售一个月的战略决策并得以实施,为企业增加利润400多万元。撰写《林场成本核算办法》、《丝绸车间成本核算办法》、《服装成本核算办法》、《装饰成本核算办法》;撰写论文《茧、丝、绸管理价格刍议》、《试论集体企业减免税形成资产的归属》、《试论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平衡原理》,其中:《茧、丝、绸管理价格刍议》一文获四川省"建国杯"优秀价格文章奖,被选编入《中国经济文库》书。

蒋维善 高级工程师。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重庆市西南第一工业学校。现任职于长治淮海厂科技发展部。是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委员会第四、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64年撰写了《低品位稀土硅铁合金在铸铁中的应用》在五机部技术司和精密机械学会组织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并列为三、四、五、六机部稀土短训班学习资料。论文《稀土铸铁用于迫弹生产》,在1975年全国稀土大会组织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稀土铸铁在迫弹弹体上的应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蒋维渭 男,1931年生,浙江人,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毕业于崇文区职工业余大学中文系及工业会计专业。现为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建筑会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建筑会计》主编。主要业绩: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积极推行改革,加强管理,起草了"奖励与降低成本挂钩的方法"、"企业三基管理细则"、"培训财会人员素质的办法"、"推行标准电算化"、"内部银行管理办法"等,均取得可喜的效果。编写财会业务书刊、《经济责任制答询》,主编《建筑会计答询》,《中国建筑企业指南》,主审《建筑会计核算图解》,受中央建设部委托,主审培训教材《会计制度设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编写函授大学、预算员培训教材财会4篇。在《建筑经济》、《建筑会计》杂志上发表论文"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探讨"、《建筑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必须改革核算机制"、"浅论国营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需要改革"、"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作用";编写金融知识讲座栏目:"债券"、"股票"、"股票价格"、"货币时间价值"、"储蓄利息计算"及"论现代企业理财几个问题"等。

蒋维垣 男,营口县人,1934年出生。195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营口市工商联举办会计训练班,东北纺织管理局会计训练班,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工业会计专修科学习。曾做统计、计划、财会工作。现任营口市财政局基建技改科科长。1983年评为会计师。曾多次起草有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的办法和规定颁发全地区工业企业执行。对工业企业实行原材料、燃料节约奖办法,使企业节约了主要原材料和能源、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取得了较好效果,1986年市政府授于荣誉证书;为了促进全民与集体企业联合经营,写出“全民与集体联合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在联营企业中得到实施并受到省工财处的表扬。

蒋维臻 1938年5月生,辽宁海城人,大学文化,政工师,任职于鞍钢技术中心。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泉粮友联谊会会员、辽宁省钱币学会会员、鞍钢文联职工钱币学会副会长、际中华收藏学会会员等。60年代开始收藏,主集钱币(侧重纸币)、粮票;兼集烟标、门券等。藏品较丰。多次参加市级藏品展览。业余坚持写作,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各类作品近千篇,计五十余万字,编写的《中国历史朝代歌》广为流传;曾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组稿编辑等。同时,发表有《浅说中国古钱币》、《中国纸币沿革读说》等钱币研究文章。传略已入编《中国收藏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集藏家辞典》、《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等辞书。

蒋维中 副主任技师。男,1924年8月出生,四川简阳人。结业于国立牙医专科学校。曾任国立中央大学牙科技术员,第五军医大学病理技师,第四军医大学主管,病理技术大专班、提高班主任教师。退休后,返聘于四医大口腔医院,牙髓生物学实验室、创伤骨科研究所、四川计划生育研究所,陕西动物研究所,白求思医科大学口腔病技术顾问。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病理技术指导,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病理技术指导。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博士生技术指导等。现任中国骨肿瘤研究所病理技术指导。主要业绩:参加工作得到校院嘉奖4次,并荣立三等功1次,获科技优秀奖2次,并得军、地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各1次,并获得成都颁发的荣誉证书。主笔合作的论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共30余篇,其中一文在国外用英、法两文发表;《领骨细胞染色比较及其方法》一文被《中华优秀科学论文》一书选载。著有《病理技术方法学》一书《供病理技术大专班教材》,同时写成一本《软、硬组织制片及染色技术》供病理技术员实际工作中使用。因工作需要设计并制出一台半自动磨刀机《磨病理切片刀》现在尚在使用。为军服务50年,从事国防教育事业30年,获得解放军三总部和四医大颁发的荣誉证书、军功章。1956年研究《牙齿磨片法》,被记人《中国口腔医学史》一书中,《牙齿切片磨片染色法》被《口腔和骨科的生物活性材料》一书选载。被称为"蒋氏切片染色法和蒋氏脱钙液",其中《牙齿磨片制作法》一文曾被前苏联专家带到列宁格勒医学院应用。被"红军博士徐通令"(原四医大校长)一书中视为磨片能手,也是难得的科技人才。1998年总结了一篇《生物活性材料动物实验组织制片法》(待发表)属于国内首创,在科学研究中很有实用价值。

蒋伟德 1953年 4月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所长。他在工商行政管理岗位上工作了千多年,一步一个脚印,踩出了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他被评为区先进工作者l次,记大功1次,记三等功3次,单项奖亚次。他任部门主管的4年中,单位年年被评为局先进集体。他不管是任区个协副秘书长,还是任工商所所长,他都凭着义无反顾的实干精神,使担任的部门面貌发生了变化。凡是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无不称赞他为人的正直和章良,对待同志,他没半点虚假,批评同志,使人心悦诚服。作为一名***员和国家干部,他考虑得更多的是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在摊位安排、市场管理、人员聘任、帮困扶贫、献爱心等方面。他把真情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用自己的满腔热血铸就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高大形象。